新华社西宁6月30日电(记者马千里 张涛 李琳海)近日,生长在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的湟鱼进入洄游产卵的高峰期。这一维系着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濒危物种,在漫长的洄游过程中可谓九死一生。记者在进行深入走访调查、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拟人的手法,以一条鱼的视角剖析生态保护中的众生相,耐人寻味。
一只水鸟捕捉到湟鱼后飞离水面(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我们怕被鸟吃掉,可是更怕人类的渔网”
我是青海湖成千上万湟鱼中的一条,就叫我“小湟”吧。我是青海湖特有物种,这里高海拔、强紫外线、低水温,千百年的进化让我和小伙伴们鱼鳞退化以便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和碱;我们在咸水中生活,却要到淡水里产卵,雌雄体外受精。每年春夏交替时,我们结伴游出青海湖,冒着生命危险沿着入湖河流溯流而上,前往淡水繁衍后,再如约回到青海湖。
今年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洄游提前了。一个大晴天,我和一群小伙伴随机游到一个叫沙柳河的河口,妈呀!大量的水鸟早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有可怕的棕头鸥,斑头雁,还有鱼鸥。这些饥饿的水鸟怎么会放过“美餐”,一个个展翅俯冲下来。我眼看着旁边不少小伙伴被叼了起来,一只鱼鸥袭击我时,因为一块大石头挡住,我才快速游到深水区,躲过一劫,“现在想想,我们也是蛮拼的!”
死里逃生,平复一下心绪。回想起父辈的话:从整个种群繁衍来看,我们怕被鸟吃掉,可是更怕被人捕捞。因为鸟一次只能吃一条,伤亡有限,而且以我们的牺牲维持了生态链平衡,而人类捕鱼一网下去可是不计其数啊。
我从小就知道,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湟鱼救了青海人的命。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进入湖区,一次又一次地撒网,那场面至今都难以忘却。
洄游前,很多同伴就提醒:如今随着禁渔令执行,疯狂捕捞不见了,可是个别狠心的家伙依然不放手,偷着捕捞。一个藏族青年为了解救我的同伴,在青海湖边拆解非法捕捞渔网时,不慎落入湖内遇难。
又惊又怕地向前游啊游,情况不妙,我和一些同伴搁浅了,过了一会儿,我们脊背都被太阳晒皱了。
突然,一双大手伸向了我。我正盘算着这下可完了,没想到的是我被放进一个“水池子”里,这个“水池子”是拖拉机后斗铺上塑料布制成的。好几辆拖拉机拉着我们无数的小伙伴,跑了十几里,进而又把我们放流到上游的深水区,我乐了。
看来,人类的觉悟还真是有差别。
一条湟鱼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洄游途中跃起(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很担心洄游通道变成‘死亡之路’”
休息片刻后,继续逆流而上,来到沙柳河一处18级台阶垒成的“洄游通道”,每级台阶高度合适,为防止我们被急流冲下,台阶上还修了凹槽。
听父辈们讲过,这里原来是一个2米多高的拦河坝。过去人们在青海湖周边草场上开荒种田,为方便灌溉,在我们产卵的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拦河坝,这些拦河坝阻断了我们的洄游之路。现在许多堤坝附近,都修建了类似的“生命通道”。
又游了很长的距离,前面出现很多岔路口。旁边有年长的同伴提醒大家:游宽河道,不要游小支流哦!
可是仍有数不清的小伙伴迷失了方向,向支流游去。遇到干旱季节,小河道断流干涸,他们就会因为缺水而亡。
真是很担心洄游通道变成“死亡之路”,如果人类将河道疏理一下该多好!处理好农牧民灌溉与湟鱼洄游的矛盾,这样我们就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我们洄游不仅是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同时也是刺激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上溯距离越远,鱼卵、鱼苗在淡水中孵化、生长的时间越长,幼鱼的成活率就越高。
可是近些年土地的植被破坏后,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河流水量大量减少,致使青海湖流域内很多入湖河流逐渐干枯,到目前只剩下几条主要入湖河流,我们湟鱼产卵场地大面积缩减,可选择的洄游通道有限。不过,情况在慢慢好转。
每年立秋前,我们要带着小鱼宝宝返回青海湖,同样是一次悲壮的生命之旅,就像青海湖畔的牧民转场一样。
在青海省刚察县的沙柳河内,湟鱼向上洄游(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对维系青海湖的生态很重要”
讲这么多我的洄游历险记,无非是唤起人类生态保护意识。从小了说,为了我自己的生命,从大了说,为了整个大环境。
不得不重复下:我们对生态很重要,需要更多的人知道。青海湖的生态地位人们都熟知,可是未必知道我们这些个头不大的湟鱼对于维系这一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青海湖不但是咸水湖,而且是贫营养水体,同时水质中的矿物质比例日渐提高。如果没有我们,青海湖水生物如刚毛藻,以及容易寄生病菌的无隔藻就会大量繁殖,使青海湖水体环境恶化,最终使青海湖变成一个死湖;如果没有我们,青海湖上十几万只鸟将失去食物,这一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将无法维系;如果没有我们,生态平衡被打破将使环境恶化,青海湖将不再是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不再是气候的调节器,三江源地区、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气候都会受到影响。
最近,天南海北的人慕名到青海湖来欣赏美景。不少游客顺便一睹湟鱼洄游奇观,可是个别人太不怜惜我们了,为了好玩,趁渔政巡查人员不注意,在河边伸手捉了我好多小伙伴,放进塑料袋里。
还有一些游客在青海湖旅游就餐时,会主动或者被餐馆人员介绍点食湟鱼制品。
我们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我苦苦地哀求,别把我们当成普通的鱼。
我想说:“你们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在青海湖里;可是我能预言到你们的泪,如果你们不重视我们湟鱼家族!”
这是6月23日水下拍摄的湟鱼洄游画面。(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