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作者: 时间:2021-03-06 14:11:58 浏览量: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装简朴古风存”这是对青海社火的最好的写照。“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正月十五左右的社火表演在当地村庄来说算是个大事, “社”古意为土地,“火”即火神。社火的来源就是古代春日对土地神和火神的祭祀活动。到腊月之事,每个村庄负责祭神的火神会就会向每家每户下帖子,号召人们参与社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如今,各地社火的祭祀功能大多弱化,而娱乐大众,传承文化等功能则不断突出和显现出来。但是,青海的社火活动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其祀神的功能依然明显,体现了青海古朴醇厚的民风,突出表现在社火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演员的“装身子”、“卸身子”等仪式上,它们依旧神秘规范,演员需要去火神庙祭拜火神,以求许可和祝福,出演的第一天须自家村庄里巡演,用当地的话叫做“出演官”。或许这就代表了对土地神和火神的崇敬。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社火“身子”的来历

关于社火中的各个角色,即“身子”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一日御驾亲征,突然遭到敌军包围。楚王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臣子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找一个长相相似的人给楚王替身。这个替身威风凛凛,身穿朱袍,端坐御辇,前有流星探马,武士开道,后有歌女乐师,敲锣打鼓。楚庄王却扮成一个傻哑巴,遇到人不会言语,只是“嗷嗷嗷”地乱叫,脸涂锅灰,反穿皮袄,手拿半截烧火棍,混在队伍当中,逃之夭夭了。楚庄王安全脱身,替身却被敌人紧紧追杀,这个替身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牲口棚里,动都不敢动,乌纱帽也给撞歪了。这家主人正在贴春联,手忙脚乱,将“槽头兴旺”四个字贴在了替身纱帽上。楚庄王后来一鸣惊人,为感激救主大恩,乃令灯官耍社火。直到如今,灯官老爷的纱帽上还贴有“槽头兴旺”四个字。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另一种说法是跟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跟上一个说法大同小异,也是被敌军包围后,李世民装成哑巴出逃,只不过多了一个尉迟恭的角色,即“敬德”。相传尉迟恭正裸衣在河里洗马,看到李世民被人追杀,便顾不上穿衣,只骑了无鞍马,去救驾。到如今,在有的村子里,到了“出演官”的这一天,便有“敬德”先锋开道。头戴黑布红边头套,耳挂长髯的“敬德”在村庙里祭拜过后,到庙祝那边,领了自己的兵器坐骑——缠着红绸的竹节鞭和头戴红花的无鞍黑马。一阵鞭炮声后,“敬德”披挂整齐,飞奔而出。村民们用瓢或盆盛着水,早早地守候在路边,在敬德来到身边后,纷纷向敬德泼水,祈求来年家庭平安幸福。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还有一种说法是跟建文帝有关,我们那里有句老话“四爸造了侄儿的反,把侄儿赶下了台,自个儿当了皇上儿”靖难之役时,朱棣攻下南京城,放了一把火,想把侄儿烧死在皇宫里。可没想到朱允炆手底下有一些不要命的忠臣,甘愿牺牲自己来就建文帝。当时南京城正好正月十五闹元宵呢,他们就把自己打扮成耍社火的人,朱允炆便装扮成一个哑巴混在社火里逃了出来。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青海社火“身子”之“哑巴”

不论是那个传说,哑巴在其中都是皇帝的角色,湟源民间有“哑巴不说话,社火里面他为大”的说法,他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穿着大鞋子,腰间系着铃铛,反穿皮袄,手执烧火棍,一语不发,在场上随意起舞,还会出其不意地将鞋甩向观众。民间流传着“哑巴”的鞋子打到谁,谁就会交好运的说法。社火中“哑巴”的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观众时常进行着互动。只见“哑巴”拿着木棍随意乱舞,走进人群中,挥起木棍佯装要打人。观众笑嘻嘻地避让。也有人心甘情愿被打到,被打的人就要给“哑巴”添上少许的香火钱,哑巴为他祷祝,并送上桂圆,红枣等。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青海社火“身子”之“胖婆娘”

社火中还有个“大身子”,叫做“胖婆娘”。他身着红袍,头梳发髻,脸颊涂胭脂红坨,穿大红长袍,怀抱布娃娃,身胖腹大,涂脂抹粉,被民间视为喜神娘娘、送子娘娘。传说她是火神在人间的母亲,怀中布娃娃正是火神。“胖婆娘”在社火表演中最为活跃,有时会将怀中的布娃娃送到旁边观众手中,大家争相抚摸,以求平安幸福。有求生育者,向其摩拜许愿,就会被赐予桂圆、大枣,喻示“早生贵子”。社火中的胖婆娘一般由男子装扮,为人们送子送福。在表演中,“胖婆娘”和“哑巴”会同时出场,两人互相嬉闹,语言风趣,惹人哄笑。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青海社火“身子”之“灯官”

社火队都设有灯官(即春官,也叫“大老爷”),也就是社火队伍里的总官。灯官由村里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人装扮成县令的模样,头戴乌纱帽,乌纱帽正面贴“槽头兴旺”,背面贴“一品当朝” 或“五谷丰登”的红纸条, 蟒袍玉带,穿戴整齐,手执一把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芭蕉扇,一髯长须,威风凛凛,旁有皂役护卫,鸣锣开道。社灯官是沿途祭祀,祷告的主持者,不参加社火里的表演。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前,灯官致吉祥词,演出时,端坐香桌后面观看演出,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灯官身边有个名叫“十不全”的师爷,“十不全”究竟有哪十不全呢?按民间传说是,“目有一眇,耳有一聩;手有一卷,腿有一拐;口偏,齿缺;发秃,面麻;鸡胸,锅背”。他的原型是清朝的施仕纶,是一个清明如镜、持廉如水、料事如神、执法如山的清官。在社火中,他身上挂着咸菜疙瘩,或是贴着膏药,是一个给人们带来康复和健壮的角色,有着把别人身上的疾病揽到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青海社火“身子”之“报儿”

报儿是社火“身子”之一,是社火队的先行,他戴着高尖帽,背插五色令旗,骑马来回奔驰于各个会场之间,报道社火的到来。报儿由能说会道,聪明伶俐的人担任,遇上啥人说啥吉祥话,以调动社火表演的热闹氛围。 “社火没到报子到,跪在马前先报告; 翻过三十六条岭,跨过二十四座桥。报子报子好报子,大队社火到庄子,山神迎来土地笑,都说招财童子到。报子马前不起来,咋迎接来咋安排?头道献出暖锅来,两边的馓子摞成台。”这是报儿每到一处便要唱的定场诗,以显示社火就要到达此地。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鼓鼓儿打着崩楞楞的响,各路神仙下凡来!”随着震天的锣鼓声,社火耍起来了。

灯官大老爷端坐火神殿前,各路身子位列两旁,聆听吩咐。

这灯官老爷往堂上一坐,一拍惊堂木,先来了一段开场白。

“本豆腐(灯府)老爷,牛羊府出身,坐镇青菜(钦差)衙门。我狗时出仕,猪时上任,鼠时出巡,牛时下马,坐了一时三刻的春官,人役们,是也不是?”

“是!”“人役”们齐声回答。

“我上奉了王母的金牌,玉皇的敕旨,佛家的宝号,三教的碟文,倒金主(财神)的财运,随带了毛糙社火一台,飘飘荡荡,来到下界神州,一来是龙庙降香,二来是清街两行,三来是镇压四方!是也不是?”

“是!”

“我东走了东京卞梁,西走了西京长安,南走了南京金陵,北走了北京燕山,所到之处问善恶,帝王头上管三分!我一路上讲的是风调雨顺,说的是国泰民安。今儿来到贵方宝地,给宝庄带来吉祥如意。老爷我来了空没来,清风细雨带着来,金银财宝滚进来!老爷我走了空不走,灾难病痛全带走,要把那些恶风白雨、瘟蝗邪煞、万般口舌、小儿的豆疹、骡马的黑骨眼病一袍袖打在九霄云中,叫它永消永散,永世千年不犯!是也不是?”

“是!”

于是,灯官老爷惊堂木一拍,就开始吩咐:“各路身子,照令行事!磕风钹打得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镇煞锣催散冰雹冷蛋、远消远散。是也不是?”

“是!”

“哑巴儿不说话,封定了官谤吏诈;胖婆娘肚子大,怀的是福儿福女。是也不是?”

“是!”

灯官老爷继续吩咐:“马报子骑白马,报出个天下太平;八仙家唱道情,为百姓送财赐福;乘高台、点状元,表万古忠孝贤良……”

灯官老爷吩咐完各路身子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接着问:“人役们,有无国事要本豆腐老爷理来?”

“禀老爷,没有。”

“有无民事要本豆腐老爷理来?”

“禀老爷,没有。”

“既无国事,又无民事,天下太平,人心归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酬谢神明护佑万民,各路身子,给我好好地要将起来!”(节选自井石的长篇小说《麻尼台》)

只听得一阵鞭炮响,报儿从庙门中奔驰而出。报儿反穿皮袄,背着令旗,骑在马上边走边唱:"报儿报得好,明年柴垛高";“报儿报响,钱财万两。”接着就是灯官“大老爷”,骑在青牛上,洒着干羊粪和大枣,以求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跟在灯官后面的是哑巴,胖婆娘,货郎儿等,为即将到来的舞龙舞狮队 “打场子”。场子打开后,各个身子粉墨登场,热闹的社火狂欢便开始了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太平鼓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高跷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八仙

正月里来闹社火——河湟社火初探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