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成功的时候,就一心想取得成功,成功了之后,就舍弃不了自己手头上的那点东西。然而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往往是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功成、名逐、身退,这简单的六个字,却概括出人生的哲学。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对隐士思想极为推崇。道家思想更是形成了隐士学派。这些人在国家危机时,需要救世救人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站出来拨乱反正。等天下一太平了,他们就功成身退了。功成、名逐、身退,这简单的六个字,却概括出人生的哲学。每个人都向往功成名就,但是在这之后,懂得急流勇退才是大智慧。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收手时就要及时地收手。
实现了功成、名逐、身退的人,最著名的莫过于春秋末期的范蠡。这个人出身贫寒,但是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他的儿子夫差就立志为父报仇,然后跟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只剩5000兵卒。范蠡想要帮助越国,就先跑去吴国不仅送礼,还一番说辞,说得让吴王没有把越国完全灭掉。接着他就扶持越王勾践,一边安慰他说越国肯定能兴盛起来,把吴国打败,一边陪着勾践去吴国卧薪尝胆。这一陪就是三年,陪着勾践夫妇在吴国当了三年奴隶。三年以后,他回到越国,与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一起拟定了很多方法,怎样战胜吴国。并且他还亲自跋山涉水,找到了美女西施,实施美人计。范蠡为越王勾践做事有二十多年,帮助勾践成就了霸业,被尊为上将军。按说这时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终于苦尽甘来,可以享享清福了。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正是举国大庆的时候,范蠡又是大功臣,肯定不会亏待他的。但是范蠡走了,他辞官了。他能在帮助越王勾践时及时退去,不仅显示出他的胸襟,也显示出他的智慧。他不是为了名利才帮助勾践的,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因为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他的出发点就是大众。他的智慧体现在他太了解勾践了,他知道勾践的为人,他在离开越国后,还给文种写了封信,文种在帮助勾践成就霸业也立了大功。信里是这样写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飞鸟射杀完了,弓箭就要收起来了,兔子死了,猎狗也要被杀了,说个不好听点就是过河拆桥,利用完你了就该收拾你了。越王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为了自保还是隐去吧。
文种收到信后,觉得范蠡说得很有道理,就称病不上朝,想着这样就能逃过一劫,但是最终仍被勾践找个理由赐死了。所以说这就是范蠡的智慧,也是他的过人之处,他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也不贪图虚名,功成之后,能够及时隐退,过着自己的逍遥生活。说到底,还是人的贪心在作祟,没有成功的时候,就一心想取得成功,成功了之后,就舍弃不了自己手头上的那点东西。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有个朋友就讲了两个真实的事。一个人,做房地产生意起家,做得不大不小,身家达到了3000万以上,头脑比较活泛,自己还投资了别的产业,生意是越做越大,但由于某种原因触犯了国家政策被拘留。后来想东山再起,又做了一些别的生意,但是血本无归。对于很多做生意的人都是如此,赚了一块钱,就想赚十块钱,赚了十块钱,就想赚一百块钱,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对钱财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于是,开始唯利是图,把道德、法律都抛向一边,眼里只有钱。结果只能是一所无获,甚至赔上自己的前程。
另有一个人,热衷于炒股。于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去炒股,股市好的时候,确实赚了不少钱。此时他想到的并不是见好就收,而是希望赚得更多,所以他不仅把自己赚的钱全投入股市,而且又借了十几万投了进去。希望自己能够大赚一笔。他却忘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所以他被套牢了,不得不等着牛市重现,可是这个等待不知要到何时。
人的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赚了钱就想赚更,赔了钱就想翻本再赚回来。其实炒股的人和赌博者具有相同的心理,所以会越赌越上瘾,结果一定是输钱。如果能够及时抽身,还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是人就是这样,输了就想翻本,不惜借高利贷继续赌。后果可想而知。
功成、名遂、身退是一种智慧。名利都是浮云,风一吹就散了。钱永远是赚不完的,如果一个人终生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那么他的人生也未免太枯燥,如果一个人终身都在追名逐利,那么他的人生也未免太乏味。当你拥有了权势、财富之后,不要洋洋得意,要懂得激流勇退,如此才是你应该遵循的“天道”规律。
俗话说,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很多人能够拿得起,却做不到放得下,其实放得下对我们更重要,手里捧的是功名利禄,捧得太久了,手也会酸,所以不妨轻轻地放下,这样手才能够去触摸更有意义的东西。
版权声明
章岩,本名张兵,人文社科类畅销作家,擅长以创意通俗接地气的方式解读人文历史。出版畅销图书几十种,本文选自作者已出版作品《世界太浮躁,我们怎么办?》。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