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

作者:杭州之声 时间:2021-03-21 13:56:22 浏览量:

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被理解

但因为一座朗读亭的到来

架起了人们聆听的心桥

我们能够感受到

朗读不属于某些人

它属于每一个人

现在

杭州的朗读亭虽已远去

但“朗读者们”正席卷而来

今天起

“大家朗读”将陆续采撷来自朗读亭内外的声音

与你一同分享那些

声音的温暖、故事的温热

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

日记(海子)丨黄岳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8年7月25日火车经德令哈

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

黄岳杰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园戏剧耕耘者,人称“校园莎士比亚”,学生尊称为“老黄”。流霞剧社编剧、导演。1988年,曾带领学生去长途旅行,去敦煌到青海湖又沿长江回来,途经德令哈。

故事伴

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

海子抒情短诗《日记》

普通人于海子,也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共鸣,也许是《以梦为马》的爱国情怀,而黄岳杰于海子,却有着一段说来奇妙的机缘巧合。

2月25日那天,浙江图书馆的朗读亭外,走来一位衣诀飘飘学者模样的男子,他就是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黄岳杰。

黄老师的读本就是1988年,海子在德令哈写下的这首流传甚广的《日记》。

就在写下这篇诗章的8个月后,伟大的诗人海子卧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海子去世那天,正好是黄老师的生日。

选择朗读这首诗歌,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一巧合。

更巧的是,《日记》的末尾写着“1988年7月25日,火车经过德令哈”,而那一晚,黄老师就在德令哈.....

那是1988年的7月25号,黄老师带着6个学生从敦煌出发到大柴旦,因为没买到车票就搭了别人的车,当晚到了德令哈。

“我印象非常深刻,虽然是夏天,但是天气非常凉,水是从很深的地下抽上来的,刺骨冰冷。后来有一天我读到海子的诗,里面写着‘1988年,火车经过德令哈’,他那次是去西藏,火车经过德令哈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我们和海子擦肩而过!”

冥冥之中的关联,让黄老师在海子的众多诗中偏爱这首。

等待排队的时候,他说,“朗读是文学落入人心的时刻。课堂上是概念,当朗读时就变成情感,有了形象。”

来自朗读亭的声音|杭师大教授黄岳杰:最爱海子,也最不忍读海子

采访时侃侃而谈的黄岳杰

一直到现在,黄老师都在琢磨海子的这首《日记》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拜读。

他说话的语气里带着些许遗憾,也许是因为那一晚的错过,又或许是因为自己无法挽留那孤独的抒情......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