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族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的绘制,是一次神佛重现的过程。绘制唐卡的画师们,在这方寸之间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时间。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是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上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色线定型、辅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为何珍贵?
唐卡画布选用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添加特殊用料后,对画布进行打磨、刨平、晾晒。
准备好画布,就开始磨颜料了。颜料传统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一些植物也被用于颜料的制作,比如藏红花、许康草、花青、黄莲花等,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唐卡是最为自然的艺术,它从棉布和矿物质编织的自然介质中升起,散发出神圣的光芒。
唐卡以其独特的膜拜功能、传播功能、净化功能、审美功能,广受人们青睐。2006年,唐卡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其价格便一路攀升,基本上每年番数倍。
唐卡的摆放与保存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一般将代表佛、菩萨、护法神的神像或种子字、三味耶形等,以特定的组合加以排列成图案。坛城唐卡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适宜摆放在玄关处,可以更好的起到镇宅辟邪祈福的作用。
开过光的唐卡不可放在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因为开过光等于被加持过,与佛、菩萨等神佛的地位相同,出于对神佛的尊重和敬畏,不可放于光线较暗、污浊之气较重的地方。
佛像唐卡是最常见的宗教题材唐卡,适宜摆放在客厅、书房等光线较好、正气和灵气汇聚的地方,观礼供奉易用。
唐卡不可暴晒,否则会使棉布膨胀,颜色被拉开,画面出现裂缝;不可放于潮湿处,更不能沾到水,应该尽量保持干燥,否则会脱色掉色;不宜长期烟薰,否则会发黄显旧。如果唐卡表面有了浮尘,轻轻地擦拭干净即可。不需要摆放的时候,应先用报纸包好(报纸油墨能防潮),再加塑料薄膜包裹,最好在木质箱子(樟木最佳)中存放,并且放入防虫剂,以防珍贵的唐卡被虫子咬噬。唐卡不宜长期放在不见光的箱子里,应该每年拿出来晒一两次,在不是直射的阳光下微微晒一至二分钟,防止泛潮。
收藏唐卡时可以卷轴,但在卷轴收藏时必须把唐卡的绫边熨烫平整,在唐卡的画心上覆盖几层棉料纸,以保持画心与绫边同样的厚度,但建议最好不要长期卷起来保存。卷的时候注意从下往上卷,切记不可颠倒。
唐卡出现掉色、裂缝、变色等都是无法补救的。
唐卡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信徒来说,修缮和供养唐卡是一种积功德的行为。修行者把唐卡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其魅力完全不受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表现形式的影响。它是匠人的劳动成果,也是艺术家的心灵表达,更是宗教信徒的修行依托和日记。
以上就是关于唐卡的保养与收藏禁忌的相关解答。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古玩交易网,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