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屯下庄村村民以制作唐卡闻名,有“村村是画乡,人人是画匠”的美誉,在同仁的种种艺术形式当中,唐卡无疑是最热门的,这些年来不断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价格也是一路攀升。这次有幸拜访了唐卡大师扎西当周,也终于有机会了解这种独具特色的藏式绘画艺术。完成一幅唐卡少则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当地的风俗唐卡绘画传男不传女,不见女画师。
走进唐卡大师扎西当周的家里,娇艳的芍药开的正好,感觉青海这里的花朵都比较大,而且色彩也很鲜艳,可能和这里的气候有关吧。
画室的墙上挂着他们父子的唐卡作品,其精美和细腻的的程度让人惊叹。唐卡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行,凝神静思,忘虑无我,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得干净、空灵,素心修行,方能赋予唐卡超凡的神韵。
这些唐卡线条犹如发丝,矿石的颜色鲜艳,绘制唐卡需要按照严格的样本,对于这种精细的画法,拿着画笔就犹如绣花针一般,时间久了实在是对眼睛的损伤很大。扎西当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唐卡大师扎西当周的家,目光即刻被墙上悬挂的几幅精美绝伦的唐卡吸引,其中有几幅都是获奖作品。
父亲扎西当周的多幅作品荣获全国金奖,享有盛誉,他的唐卡作品很多都价格不菲。
儿子尕藏才让,正在认真作画,丝毫没有被我们的到来所影响。
唐卡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内容大多为神圣的佛的世界。唐卡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可以卷起来的画轴”,最初的唐卡大都是画在皮革上的,以前的藏民过着游牧生活,这种可以卷起来的唐卡携带就方便多了。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全都是矿物质和植物,包括金、银、玛瑙、硫磺、砒霜、朱砂、藏红花、大黄、蓝靛等等,用这些天然颜料绘制的唐卡经过岁月的洗磨和历史的侵蚀依然能够保持鲜亮的色彩。在唐卡绘制工艺中,金色部分的绘制是最难的,非十数年功底的大师才能完成。
由于画幅所限,有几张唐卡作品只是拍了局部。
小小的饰品,方寸之间更能显示其精湛的绘画技艺。
蒙蒙细雨中我们告别了唐卡大师扎西当周,又走进了同村的一个藏式佛塔工匠才让多杰的家里。
帅气的才让多杰,我们的到来让他看起来多少有点腼腆,这位青海省的工艺美术技师、藏式佛塔工艺传承人,经他的手做出来的藏式佛塔远近闻名、供不应求。
才让多杰加工的每一座佛塔都是用无数个手工打制的银饰装饰,再镶嵌松石、珊瑚、玛瑙,成品的佛塔极其精美。正可谓,用虔诚之心做虔诚之事。
精美的佛塔构件,细节之处见功夫。
工作中的才让多杰。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干起活来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手艺出众的才让多杰做出来的银饰件件都是堪称艺术、技艺高超鬼斧神工,订单也自然就源源不断。
每一天都在这种没完没了的捶打和雕琢中度过。但他的脸上是平静的,他说,制作佛塔对于他就是一种修行。用虔诚之心做虔诚之事,获取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幸福。
看着自己即将完工的作品,才让多杰的脸上充满了欣慰的笑容。
吾屯下寺,吾屯下寺在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思是“善园满法洲”,它与吾屯上寺一样,都是隆务寺的属寺。相传吐蕃军队曾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后归属萨迦派。明朝时,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将其扩建,并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玛贡娘哇与另一座寺院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吾屯下寺在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思是“善园满法洲”,它与吾屯上寺一样,都是隆务寺的属寺。相传吐蕃军队曾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后归属萨迦派。明朝时,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将其扩建,并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玛贡娘哇与另一座寺院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吾屯下寺。
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座装饰得色彩缤纷的大佛塔。该佛塔共四层,高约20米,内供奉时轮金刚像,佛塔外装饰各种佛像、白塔数十座,非常精美。此佛塔为村民扎西一家出资100万元修建,完工后无偿捐献给吾屯下寺。
这位喇嘛很热情给我们介绍这座寺院的历史。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