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隍庙出来,来到了主街区,2006年7月,湟源县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城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修复,重现昔日"茶马商都"的风貌。
古街正在改建之中,街道两旁的店铺已复建完成,目前正在改造古街道路。作为湟源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湟源民俗集聚的明清老街,连接着城隍庙、关帝牌坊、文庙等古建筑群,记载着古代西北地区最大贸易市场的发展,展示了湟源历史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商贸中心地位的转移,明清老街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店铺大多改为民居,古建筑也多改为砖混楼房。为了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湟源县政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和城市更新与发展相结合的办法,对明清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
和其他古城一样,丹噶尔古城街道上也有古城风情塑像。
丹噶尔古城现存的一座洋行英国人办的仁记商行,它是旧中国外商在湟源经商的历史见证。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丹噶尔古城商贸鼎盛,年交易额达到白银300万两,是当时西宁府贸易总额的六七倍,英、美、俄、比利时等国商人,京、津、晋巨商大贾,纷纷前来此地设立洋行,驻庄经商。有名的洋行有新泰兴、仁记(英)、平和、怡和、居里、瑞记(美)、美最斯(俄)、瓦利(土)等。他们主要从事青海羊毛的收购贩运,在国际市场赚取丰厚的利润。
保护开发的老街,使用青砖、灰瓦、白墙、朱红柱廊等元素,采用明清典型的七彩遍装法彩绘,民居采用灰、白、朱红三色饰面。在造型上采用几何块体相互组合、高低错落,使建筑布局与老城建筑格局相吻合。沿街还设置代表湟源文化特色的石碾、栓马桩、栓马环、石磨、马车、府衙前的石狮等,恢复老街旧貌,增添商业街的文化历史意蕴。
仁记商行对面,是丹噶尔厅署。乾隆九年(1744年),因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近青海,为汉、土、回、藏、蒙往来交易之所,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奏请朝廷以高台县议裁主簿移驻,并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现修复的丹噶尔厅署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大堂及六房,后院有议事堂等。
砖雕壁画生动流畅,色彩丰富艳丽,表现形式多样,手法各异,内容丰富华丽,将汉、藏、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丹噶尔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
这项以恢复重现昔日"茶马商都"风貌的工程,以全长800米的丹噶尔大街和丰盛街为主,贯穿城隍庙、丹噶尔厅署、文庙、商号店铺、火祖阁等建筑。
几经修缮的建筑在当代显现出不同寻常的神韵,青砖、白墙、碧瓦的建筑刻镂精致,布局严谨。
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特征、多种文明的归属性和融合性的成果,生动地展现在现代人眼中。
湟源陈醋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其生产历史至少已有200多年。湟源陈醋,又叫黑醋,酸味纯正,清香甜润,质地浓稠,色香俱佳。现湟源陈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湟源县现辖行政区域。
之前去青海湖时曾路过湟源,随车导游没讲丹噶尔古城,倒是给我们讲了湟源出美女的故事。湟源自古流行“湟源的姑娘门源的汉“一说,说的是湟源美女多。湟源为什么盛产美女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前,为适应西藏高海拔的生活,先在此地生活了两年。这期间,跟随她的侍女有的想留在此地,于是便嫁给了当地人。公主的侍女貌美如花,所嫁的当地小伙也肯定是英俊雄壮,良好的基因成就了湟源一代代美女不断出现。这应该是湟源出美女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还有另外两个因素我们不能忽视:一是文化基因问题。文成公主将唐朝发达的中原文化带到了这里,这个西北边陲小镇自然成为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代表,湟源也成为当地的时尚前沿,当女人与时尚结合,便是成千上万美女涌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因素。湟源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客商云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富裕的人家对婚姻的要求自然不低,既要貌美如花,又要“有钱人家“,强强结合促进了后代美女俊男的不断产生。一言以蔽之: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古今一辙。看来美女与陈醋算是湟源的“特产”了,呵呵。
在小北京美食城的后边就是湟源县博物馆。
湟源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元月,1982年青海省考古队、湟源县文化局联合组成文物普查工作组,对全县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古支化遗址91处。湟源县博物馆展厅利用庙内大殿改建,面积为304平方米,采用人工照明。经常办不定期展览,内容包括古代文物、书画、民族民俗物品及各种文化艺术品。主要展览《湟源县民族历史文物展》、《中国古钱币》展等。湟源县博物馆收藏三级以上文物24件,其它文物3000余件。其中以卡约文化青铜器、陶器和清代瓷器为该馆主要藏品。
因我们去的当日正是博物馆闭馆日,没能进去参观,有点遗憾。
没能进博物馆内参观,在博物馆院里看到一个道德模范尕布龙的先进事迹。尕布龙,一位来自高原的蒙古汉子,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对青海大地终生不渝的依恋,对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情谊。
1926年尕布龙出生于海北草原上一个牧民家庭,历任河南县委书记、黄南州委副书记,1979年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他踏实做人,严以用权。在尕布龙担任省级领导的20多年时间里,他的家人亲属没有一人因为他得到过特殊照顾。现如今,有依然干保卫工作的儿子,依旧在草原放牧的外孙,他的女儿至今仍然在牧区。
在百姓心中,他是一个普通的牧民,更像一位慈祥的阿爸。他活着,人们为他竖大拇指;他去了,人们由衷呼唤他,希望出现更多尕布龙式的好干部。从1952年加入中国**,到2011年10月逝世,尕布龙为青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让我想到了扎根在高原的孔繁森和为保护环境而不幸牺牲生命的索南达杰。他们都是高原的儿女,为了高原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们现在游览的这条古街叫做丹噶尔大街,在大街的两旁还有各种古巷,因为整个古城的道路都在整修中,所以一些小巷也没法进去游览了,只能在巷口掠上一眼。
丹噶尔大街因为施工车辆施工,无法继续前行,我们从拱海门返回绕到古城外去看火祖阁与丰盛街。
火祖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火神炎帝而修建的阁楼,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体建筑高14米,建筑面积为202平方米。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湟水上游第一阁",已成为丹噶尔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火祖阁位于明清古街南入口,走到这里才发现,火祖阁才是丹噶尔古城的游客中心入口。站在这里,看着满是历史气息的火祖阁,仿佛看到了这座古城600年的沧桑……
丰盛街位于火祖阁北面,在丹噶尔古城之外,因当初古城内商铺林立,无法容纳更多的商家,便在城外修建了这条商业街,它也是古城商贸兴盛的见证。唐开元23年(公元732年)在日月山设立青藏高原上第一个茶马互市,明清时期,"茶马互市"的交易地点逐渐转移到丹噶尔古城。据史料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年交易额达到白银250万两,超过西宁府的六到七倍。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贸易总额白银达到500万两以上,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的集散地。
因为这条古街也正在修建地下水道,整条街区全部挖开,暂时无法行人,因此店铺暂时都没生意,整条街上冷冷清清。
连住户家里都是大门紧闭。
特色美食经销点也撤摊了。
此时的丰盛街,家家关门闭户,都在等着道路修好后重新开张。
沿着丰盛街直行,就到了古城的另一座城门—迎春门。
迎春门也正处在复建之中,目前的道路也无法正常通行。
迎春门,丹噶尔古城的东城门,与拱海门遥遥相对。“迎春”二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高寒地区的人们期盼万物复苏、迎接四方来客之意。
迎春门是一个L型的城门,与其相连接的是一段土夯古城墙。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土夯城墙,才能真实的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历史感。
虽然这只是一段土墙,但唯有它能证实这个古城的历史真实。
从迎春门我们再次走入古城。
在丹噶尔大街的这一端,也有一个牌坊。那边的牌坊上面写的是“国泰民安”,这边的牌坊上写的是“人杰地灵”。
从迎春门这边进得城来,这里才是真正的古城民居区。
正好看到一所民居前有一位大姐,和大姐打了个招呼后,大姐热情的喊我们去她家做客。出去旅行我最喜欢和当地人交流,我欣然应邀,走进了大姐的家里。
走进大姐家后,我发现这才是古城真正的古民宅。
跟大姐聊天才知道,这栋房子是老辈留下来,至今已经近200年了。问她为啥还住在这里,没有搬迁到新房,大姐说,拆迁补偿不合理,再加上舍不得这老宅,所以一直没有搬。不然我也没机会看到这样原汁原味的老宅了。
大姐家这一片老宅是一个古老的居民区,其格局是这样的。
这是老街民居的小巷,这样的街巷,才是古城的原版;
这样的老宅门,才是真正的古色古香;
这样的老院门,才是古城真正的原色。
古老的小巷,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在这种小巷里行走,才能真正体会到古城之古。
这是湟源县城关小学原址,如今,能留下这样的“古建”已然不容易了。
文庙位于明清老街中部,整面大理石墙上刻着的楷体《四书》,令人忍不住驻足诵读……
用湟源最有特色的石材,配合湟源传统的石刻技艺修建装点文庙,体现了湟源人的崇文重教,典雅的石刻技艺也激起后人对传统文明的记忆。
每一笔雕刻里,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和艺术的流传。
据记载,古城修筑后,同年设丹噶尔营,驻扎参将一员,千、把总共三员,建参将署一、千总署一、把总署二,及演武厅、军火库、火药局、草场各一、廒仓二十间。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从建城之日起设立丹噶尔营、镇海营、将军府、千总府等,先后派副将14名、副总17名、参将7名、都司29名,千总4名,把总31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丹噶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城”。
不管外边的世界如何变幻,古城的人照旧过着自己的平常日子。
逛完古城,回到住处。今天找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入住,这是一个庭院宾馆,两排平房改建的房间还蛮有怀旧感的,这让我们又回到了年少时住平房小院时的感觉。此行青海自驾行游的最后一晚,我们在这个小院里度过。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