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青海三江源处于地球第三极——
三江源“感冒”地球就打“喷嚏”,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三江源生态地位的重要!
“要把保护‘地球第三极’作为最大担当,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建军强调,要以“登顶”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切实保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全面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成果。
纵览青海大地,从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继启动,到国家公园示范省拉开序幕,青海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全力以赴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作出“青海贡献”。
地球第三极生态功能不可估量
青海,屹立于地球第三极——
青海的生态资源总价值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青藏高原天蓝地绿、生态静美,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青海还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筑牢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屹立于地球第三极,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今天的青海以保护好“中华水塔”为己任,立足高原、登高望远,开启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拥有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青海是全国第一个“双体制”试点省份。
青海峰高极天,大江初流,位居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人到青海,可以“一天多景、多年一景”。同时,青海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05万亿元,全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基地和高原生态农畜产品基地。
一曲生态保护交响曲高亢奏响
打好“国家公园”牌,大美青海奏响山与水的交响曲!
三江源腹地,生态优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为这片土地带来巨大变化。
垃圾回收,30%的收入以现金方式返还给牧民,70%投放到绿色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一项生态扶贫垃圾分类项目的“经济账”。
数日前,曲麻莱县扎加村92户牧户领到了一千多元到几百元不等的收益资金。在曲麻莱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看来,牧民从过去的草原放牧者变成现在的生态管护员,国家每月还发放补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吃上了生态饭的牧民,生态环保意识也更强了。”
“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主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体制试点以来,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筑牢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基层网底。
多年来,青海省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打造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四个方面架构,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绿色能源方面,开展“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覆盖三江源地区40万平方公里的16个县、23万电力客户,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民惠企。同时青海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1200万千瓦,从青海到河南打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全部绿电的可再生能源特高压通道。在绿色产业方面,一改过去高耗能企业入青的条件,限制高耗能企业在青海发展,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产值已占青海省总产值的60%以上。在绿色消费方面,紧密结合绿电、枸杞、农副产品发展,从一次消费、二次消费方面都非常注重绿色消费。
生态管护员迎来幸福生活
青海确立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战略,让绿水青山不仅是青海的鲜明底色,更为农牧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三江源国家公园实行生态管护员制度,17211名管护员定期巡山巡水,每年每户收入增加2万多元。
在通天河谷左岸的一条山谷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岗当村生态管护员文校穿上浅色豹纹迷彩服,带上准备好的相机、笔记本、干粮和肉干,骑着摩托车朝大山深处驶去。
尕塔介绍,曲麻莱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野生兽类45种、野生鸟类66种,其中最珍贵的要数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了。专家通过调研发现长江流域曲麻莱境内大约760公里范围都是雪豹的栖息地。
地球第三极全域旅游成新体验
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一到冬天就会开展百余项文化旅游活动,如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藏艺奇葩”酥油花展、法会、晒佛等朝佛之旅,乡间的高跷、高抬、糌粑节、藏戏等乡村风情民俗之旅。
“地球第三级啥模样,我要去看看!”今年寒假,四川大学生刘云宇跟随母亲,到达黄南藏族自治州,“我想实地看看这里的民俗,感受独特的文化特色魅力。”
与青海老牌景区、“高原蓝宝石”青海湖同处一条旅游线路的青海茶卡盐湖,天气晴好时湖面犹如镜子而被称为“天空之镜”。随着互联网传播,该盐湖迅速“蹿红”成为中外游客“打卡”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茶卡盐湖旅游黄金季游客日接待量超过上万人。
来自深圳的黎奋安连续多年用镜头捕捉青海四季,并想出版一本画册,“我想对比一下青藏高原与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并和牧民沟通,来感悟人生应该真正追求的东西。
保护地球第三极有信心决心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与发展这条主线,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生态报国理念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说。
青海省把保护“地球第三极”作为最大担当,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青海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将以“14567”总体思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1”即“以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一条工作主线。
——“4”即围绕“聚焦守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四大战略。
——“5”即“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环境质量、防控风险、机制创新、区域协同”五条实施路径。
——“6”即推进落实“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与城乡共治、适应气候变化与碳达峰、风险防控、健全治理体系”等六方面任务措施。
——“7”即实现“生态功能、攻坚目标、扩容路径、治污方式、政策手段、科技支撑、治理体系”七个升级。
到2025年,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实现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