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神石之巅的神秘文字
在奈曼旗新镇境内的平顶山上,有一个石条,上面刻有文字,当初没有人认识,有人说是天书,也有人说可能是日本人侵占东北时为占领麦饭石山留下的地理标记。
其实,这一遗物不是什么天书,也不是日本人留下的地理标记,而是非常精美的藏文大明咒,即藏文“六字真言”,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
麦饭石山顶的大明咒石刻
从大明咒石刻石条、字迹痕迹与包浆等方面看,肯定不是近代所刻,遗物周围无庙宇等建筑遗迹。
距藏文大明咒最近的古代庙宇遗址有青龙山镇境内的老道山辽金古庙遗址、青龙山后山前辽代古庙遗址、青龙山大台子山前辽代古庙遗址、青龙山青龙寺、古庙子等。这些遗址均属辽、清两代佛寺遗址。关于刻制时间,当地居民也有辽代和清代两种说法。为了弄清这一问题,须对奈曼旗自辽朝到清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做一简略考察。
奈曼旗是大辽开国之都龙化州所在地,奈曼南部是契丹后族萧氏封地,在这一区域辽代遗迹众多,如:西孟家段辽代龙化州古城遗址、义隆永北偏坡营子辽代古城遗址、太和舍力虎辽代古城遗址、白音昌半拉城子辽代古城遗址、白音昌酒局子辽代古城遗址、白音昌下五家子黑城子辽代古城遗址、白音昌博等沟辽代古城遗址、青龙山小城子辽代古城遗址,以及朝古台辽代制陶遗址、青龙山陈国公主墓与萧氏家族墓葬群、青龙山向阳所八里罕沟辽代墓葬群、青龙山古庙子辽代墓葬群、新镇双山子辽代墓葬群等等。
契丹人原来信奉萨满教,直到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初,积极吸收汉文化,招纳抢掠汉人为其所用,也开始引进汉传佛教。耶律阿保机于唐天复二年(902年)四月率兵40万征伐河东、代北,即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一带,攻下了州城九座,俘虏人口95000人和数不清的驼马牛羊等牲畜,同年九月在契丹本土兴筑起龙化州城,用以安置在战争中掠夺的俘虏,并兴建开教寺。唐天复四年(904年)扩修龙化州之东城,天皇帝三年(909年)夏四月乙卯,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纪功德。辽太祖六年(912年)“以兵伐两冶,以所获僧崇文等50人归西楼(辽上京)建天雄寺居之,以示天助雄武”。此后契丹兴起了崇佛之风。辽太宗耶律德光于会同元年(938)取得燕云十六州地因该地本来就盛行佛教,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辽朝佛教的发展。其后诸帝对佛教采取保护、推崇态度,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之间,辽朝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仅奈曼旗境内辽代佛寺遗址多达20多处。
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7年斡鲁古等攻占显州,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相继投降。1118年10月龙化州节度使张应古献城降金,耶律余睹率兵又复占该城,辽遣驸马都尉萧挞不也为节度使加以守卫,不久张应古等又驱逐萧挞不也降金。至此,本地归属于金。金代庙宇遗址少见,奈曼境内只有在老道山辽代古庙遗址的山崖上发现金皇统八年(1148年)刻字。金代佛教承袭于辽并有所发展,奈曼一带随辽的灭亡,人口锐减,佛教也逐渐萧条。
十三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扶持下开始传入蒙古地区,但这种外来宗教一直在宫廷贵族中传播并未在广大蒙古族中扎下根,而随着元朝政权的瓦解而消失。16世纪后期,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逐渐在蒙古地区传播。17世纪初,才由清朝统治者与蒙古贵族共同提倡下,使藏传佛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奈曼旗南部山区在清代属卓索图盟,平顶山位于土默特左旗与土默特右旗交界处。与今朝阳、阜新、库伦属同一辖区。库伦藏传佛教源于清顺治时期的1649年,朝阳藏传佛教源于清康熙时期的1698年,据《奈曼旗志》载:奈曼旗最早的喇嘛庙称德勒图如特庙,汉人俗称奈曼庙,建于1640年左右。
纵观奈曼旗自辽初至清末的千余年间,辽清两代曾形成过两次佛教繁盛时期。辽时盛行的是汉传佛教,而清代则是藏传佛教。如:始刻于辽兴宗重熙年间(1032)完成于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的《契丹大藏经》和房山县云居寺辽代续刻巨量经板都是用的汉文。而藏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藏文。有藏传佛教大藏经之称的《甘珠尔经》和《丹珠尔经》均为藏文。另外,汉传佛教大多将真言密咒多用汉文刻在石制八楞柱状陀罗尼经幢上,而藏传佛教的真言密咒多用藏文刻在寺庙内外,山体、孤石上。由此可以肯定平顶山所发现的藏文大明咒非刻于辽代,而是清代顺治以后。
在清代以后,关于平顶山传说和口述记载有两个。一说是巴丹朝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一个部落里,流行一种难治的疾病。部落首领很犯难,率部落远征求医。一天,他们走到乌尔勒吐山,也就是今天的平顶山,正当在烈日下热得口干舌燥,难以忍受之时,眼前出现一条神秘的山谷。山谷奇峰异石,泉水潺潺,人们喜形于色,竞相拥到泉边捧起清甜的甘露狂饮,旅途的疲劳顿觉消除,身患疾病的人,一下子病体轻松,疼处缓解。人们眉开眼笑,就地安营扎寨,杀牛宰羊,吃肉喝茶,庆贺远征求医的胜利。并在乌尔勒吐山上修了药王庙。人们称此水为“巴丹朝鲁(亦称‘巴达嘎朝鲁’)”,蒙古语,意即“麦饭石”,它早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征服病魔的“武器”了。至今,在蒙古族民间仍流传着“喝了巴丹朝鲁水,祛病避邪又强身”的说法。二说是清代1898年,祖籍山东张姓人家迁居于此,后来繁衍成村落。第一个选在此地安家落户的人,是一位中医,会看风水,在这里建了药王庙,以求神灵护佑。这一小村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石场洼。
这两种说法哪个可信,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按巴丹朝鲁传说分析,当是平顶山属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辖区,称奈曼旗及以北为北方草原不为过,但必定是外来过客,匆忙间怎么在别人辖区建庙,又怎么刻出那么精美的藏文大明咒呢?如果按第二种说法,是张姓人家迁居于此后,建了药王庙,此藏文大明咒石条是张家所为,张姓人家为汉族,且在平顶山周围几十里区域均为汉族所居,应刻是汉译大明咒,再者,就是靠口口相传,张家也应知道这一石条上刻的就是大明咒,而不是什么天书,更不是日本人侵占东北时留下的地理标记。以上两种说法均疑点重重。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所辖的于寺大庙、奇金台大庙都有许多藏文石刻,而且这里是蒙古族聚居区。奇金台距平顶山不足20公里。过去,奈曼白音昌一带是土默特左旗牧地,后来大批山东汉民迁入从事农业生产,蒙古族大多迁到今天的阜新奇金台以南,清代曾在距平顶山7公里左右的鄂尔土板街(今青龙山古庙子)设阜新县衙。经查阅资料,这一说法属实。由此可以推断,平顶山藏文大明咒应该是刻于1640—1898年间,是蒙古族游牧民因远离寺院,放置山间、路口,起到经堂和道场功能,用于祭拜,求得神灵的保佑,消灾免祸,赐富延年,吉祥安康的。
奈曼旗文化志编写组供稿
本文编辑/唐晓宝
点击下面条目阅读更多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