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芳旭)祁连山国家公园,究竟蕴藏着多少宝贝?这里的植物、动物、高山、河流有着怎样的厚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
在为期三天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首届自然观察节,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组、书画组、动物组、植物组、鸟类组、地质组、记者组和音乐家组欣然走向这座美妙的国家公园,揭开大自然最美妙的神秘面纱,去探寻“人与自然”之间最美好的和谐音符。
为期三天的活动,所有参加者住在距离门源县城80公里外的“高原桃花源”东旭村,这里毗邻仙米林场国家公园,又被浩门河三面环绕,东旭村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特色浓郁。
作为一个传承军旅豪情、崇尚礼仪、能歌善舞的部落,村民们热情地为前来的嘉宾献上哈达,敬上三碗青稞酒。并在第二天晚间,点亮松枝火把,燃起柏香篝火,手拉手跳起锅庄圈子舞,广舒长袖唱起敬酒歌。
所有参加者按照职业,分为作家组、书画组、动物组、植物组、鸟类组、地质组、记者组和音乐家组,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寺沟管护区域按照规定路线进行生物多样性、自然风貌、地质地理、人文资源、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观察和采访。临近深秋,溪水清澈,黄叶遍地,寺沟的美景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许多画家当场在路边开始绘画写生。而更多的科学家们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早古生代的地质遗迹,包括海底的枕状玄武岩,这对地质学家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著名摄影师鲍永清表示自己过去更多是去天峻拍摄雪豹、藏狐等动物,这次来到寺沟,拿下英国大奖的著名摄影师鲍永清老师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拿起相机不断记录下了最美的时刻。
一路走 一路行,听听他们看到、想了些什么?
“ 在青藏高原开展野外考察也有16年了,若非是与国家公园直接相关的课题,我很少去国家公园和其它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去考察,只是各种手续就会让人抓狂,不去也罢。我总在想一个问题,保护的支撑是什么?保护的目的又是什么?很显然,保护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和子孙后代都有体验被保护的生态环境的机会。本次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观察节最成功的地方是将科学研究与生态体验结合起来。只有认识了自然,才能更好的保护生态。当我们知道了一株小草的前世今生,从破土萌发到完成延续后代的使命而枯萎所经历的各种残酷竞争,谁还会随意去采挖呢?”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庆波 研究员
“为期三天的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活动,使我对生态保护、人文关注及平衡发展等观念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参与的人员有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记者近五十人,我作为职业画家在与其他专家老师一起观察、交流、学习、思考过程中收获很大也很受感动。自然与人是不可分的,生态环境是动植物的家园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今后我将更多更好地描绘这个美好的家园以及为了这个家园而辛苦付出的人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张爱民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第一届自然观察节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之际,有幸深入祁连山腹地观察采风。一路惊叹祁连山的秀美和雄奇,静谧与神圣。虽然以往多次在祁连山写生采风,但这次更多的感受和认识到保护好这片美丽家园的重要性。保护祁连山的生态和谐,关注和描绘祁连山将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刘建鹿
“静下来,
慢下来,
祁连山生命的细节才从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这些生命细节给予我们的不只是精彩,还有感动。
我们发现,我们的改变可以从自然观察开始:多少年,多少次,那个我们逃离了,又回不去的自然就在身边。
回去,现从观察身边的生命细节开始。
回去,我们会发现生命原本比现在更精彩。”
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 会长 葛文荣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