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大圣的本事有多大,但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要做他的师父,靠什么?靠的就是一篇垂直性很强的“紧箍咒”。孙大圣最怕的也就是“紧箍咒”了,每次唐僧嘴里一念叨,孙大圣就受不了了。想必,每逢此刻,大家都想知道师父嘴里念的到底是什么吧?
事实上,《西游记》中,被紧箍咒所困扰的,并非只有孙悟空一个人。最初如来让观音去找取经人时,就交付与她三个箍儿,虽然都叫“紧箍儿”,但又各有不同,对应的,是“金、紧、禁”三篇咒语。第一篇和第一个紧箍儿给的正是拿金箍棒的孙悟空,所以严格说起来,让孙悟空念头痛的,是“金箍咒”。还有两个,一个是黑风山的黑熊怪;另一个,就是火云洞的红孩儿。两人被收伏后都成为观音的弟子,而让他们束手无策的,是“紧箍咒”和“禁箍咒”。
如来没有讲,可是当观音化身老妇,将金箍与紧箍咒授予唐僧时,她说这紧箍咒,还有个别名,叫“定心真言”。张书绅夹批:“名为定心真言,实是正心的要诀。”所以你看,这金箍和紧箍咒真的只是收脑壳的吗?难道不是收心的吗?心猿意马碰到紧箍咒之后,自然定心凝神,一念坚固,顽心自化,真心常存。所以千万别只看到唐僧冷漠无情,那悟空委屈痛苦,和普通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作为一本宗教寓言的《西游记》,其本意恰恰要泼猴不泼,成为谦谦君子,寂然得道。
大家都很好奇,这紧箍咒到底念的啥?是碎碎念,还是像女巫诅咒般拿出镜子来念?《西游证道书》说这紧箍咒其实至今仍在流传:“《紧箍儿咒》,一名《定心真言》,然则此箍非头间之箍,乃心上之箍耳。或问此咒至今传否?道人曰:‘《易经》、《论语》俱有之,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周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后来《论语·宪问》篇有更著名的一段话,那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成语的出处:“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是说要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责、能力和范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意思。止于行,也止于位,像孙悟空,就要当好徒弟,保护好师父,同时克服自己山野猴精野性难驯的毛病,一颗红心向太阳,走上成佛成道的康庄大道。到最后孙悟空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那紧箍咒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而当观音对唐僧说她有一篇紧箍咒时,《西游证道书》夹批:“明明说出宗旨矣。此一篇之咒,可与五行山顶六金字同功。”哪六金字,就是著名的“唵嘛呢叭咪吽”,这是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
从咒的字面上来讲,‘唵’是身,包括法身、报身、应化身;‘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连起来,意思是我们起心动念,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清净,出污泥而不染。在《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你看,三句不离本行,万变不离其宗,说来说去,《西游记》变着花样要告诉你的,还是要清心寡欲,要正心。
也许,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紧箍咒”来定心吧!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