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故事中的昆仑山是神仙居所,有奇山异木、神泉仙水于其中。
现实中的昆仑山,只有高山白雪,别说神仙,连仙人的飘飘衣袂也未曾见到……
现代人当然知道昆仑山只是一座耸立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新疆、西藏、青海的大山。但是,为何偏偏是这座“亚洲中部大山系”进化成了道教传说中的“龙脉之祖”“万祖之山”?
动画电影《姜子牙》海报
因为中国神话里的昆仑山跟现实中的昆仑山是两个概念。
“昆仑”首先要从《山海经》中的描写说起,据统计,《山海经》中“昆仑”出现了17处,称谓包括“昆仑”“昆仑(之)丘”“昆仑(之)虚”“昆仑山”四种,总体看来与山有关。
经我国“古史辩第一人”顾颉刚先生研究,昆仑在《山海经》中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话,如夸父逐日、共工触不周山及振滔洪水、禹杀相柳及布土、黄帝食玉投玉、稷与叔均作耕、魃除蚩尤、鼓与钦䲹杀葆江、烛龙烛九阴、建木与若木、恒山与有穷鬼、西王母与三青鸟等故事,都来源于昆仑。
鉴于古书中的描述太过晦涩,顾先生用白话文总结了一番,
在中国的西面,有一座极高极大的神山,叫做昆仑,这是上帝在地面上的都城,远远望去有耀眼的光焰。走到跟前,有四条至六条大川潆洄盘绕、浩瀚奔腾,向四方流去。山上有好多位上帝和神,其中最尊贵的是黄帝,他住在昆仑的最高层。
这个城叫做增城,城里有倾宫、旋室等最精美的建筑,城墙上开着很多门,城外又浚了很多井。每一个城门都有人面九头的开明兽守着,还有猛鸷的鸟兽虫豸,因此能上去的人是不多的,指得出来的只有羿和群巫。
山上万物尽有,尤其多的是玉,处处的树上结着,许多器物都是用玉制的。又有许多奇怪的动植物:动物像三个头的琅玕树神,六个头的蛟,九个头的开明;植物像四丈高的木禾,吃了不溺死的沙棠,以及结珠玉、结绛碧、结不死果的树木。
不死,是昆仑山最大的要求,他们采集神奇的草木,有了疏圃的池水和四大川的神泉,制成不死的药剂。凡是有不当死而死的人,就令群巫用药把他救活。
这真是一个雄伟的、美丽的、生活上最能满足的所在,哪能不使人心向往之!
《山海经》把神域描述的巍峨雄壮、美轮美奂,怪不得汉武大帝为了成仙甘当“大猪蹄子”,竟放言“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
昆仑除了承载古人对仙界的一切想象之外,在人们对原始宇宙地理的认知方面也有重要地位。
在汉代盛行的各种谶纬之书中,昆仑都被称为“地中”,即宇宙可分三界,昆仑山是树立在人间沟通天界的天柱,有缘人可以顺着昆仑山登天成仙。
《河图括地象》四次提及“昆仑为地中”,《春秋命历序》中有:“昆仑为天之中柱”。
西汉早期的马王堆汉墓和长沙砂子塘汉墓中出土的木棺漆画中,都有耸入云霄的高山,有专家认为此山即昆仑山,是大地中央耸立的高柱,与天帝所居北辰相对应。
“昆仑仙境”示意图
受《山海经》影响,战国以后,凡是记载神怪志异的书籍,如《海内十洲记》《搜神记》等都会有昆仑山的一席之地。随着道教及其理论的发展,昆仑山的神仙体系越来越具体。
道教是东汉末年,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而成,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教神仙体系中,昆仑山居住着执掌不死之药、管人间生死之权的尊神西王母。相传昆仑山有三角,即阆风巅、玄圃堂、昆仑宫,而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
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
永乐宫壁画中的西王母
受道教思想影响,西王母崇拜在汉代已具有浓厚的社会氛围,汉哀帝时,其国民度是今日最顶尖的“流量”也无可匹敌的。
在汉代的壁画墓中,西王母也是最常见的神仙图像之一,画像周围,是羽人飞翔、莺歌凤舞的仙境,仙人与瑞兽、灵芝仙草相互映衬,展示出一派令人神往的神仙境界。
汉代人相信西王母具有镇墓辟邪的功能,西王母在汉代墓门图像中是镇墓的重要神灵。考古发现的汉代铜镜铭文,有“西王母”“仙人不知老”等字样。
在扬州出土的西汉铜镜中,镜图画面所见的西王母图像,有西王母与一只玉兔捣药、西王母与两只玉兔捣药、甚至还有两个羽人捣药的画面。汉代社会认为西王母掌握长生不死之术,还有制造不死之药的神异功能。
魏晋以后随着西王母崇拜的兴起,在中原地区已兴建起祭祀西王母的祠庙,有的属于民间信仰的祠庙,有的则是道教兴修的宫观。
两汉时期,有关昆仑山的神话受到蓬莱仙山神话的冲击,原本生活在昆仑山的神仙也被迫“搬家”到蓬莱山。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昆仑山神话逐渐没落。
直到明清时期,对于昆仑仙山的传说得到可读性极高的神怪小说加持,再次“翻红”,甚至更加神乎其神、玄而又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不断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封神演义》。
该书成于明朝,明王朝对道教非常推崇,《封神演义》写作之前,明朝正在对成仙有“狂热”追求的“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嘉靖皇帝统治之下,为昆仑山神话的“翻红”创造了社会背景。
影视剧中的嘉靖皇帝
《封神演义》中,昆仑山居住着玉虚宫阐教掌教元始天尊及他门下众多弟子。但是该书中很多描写都是虚构的,如阐教、截教和人道等三教的名称在作者之前及其生活时期并不存在。
书中所涉及的神仙体系也与道教体系不同,如元始天尊在道教中是“三清”之一,为最高神,而《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和老子都变成了鸿钧老祖的弟子,鸿钧老祖在之前的道家学说中也是不存在的。
但是该书描述得实在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明清时期不断被改编成戏剧、话本等艺术形式广为流传,受此影响,这时的民间昆仑仙山的传说已不同于战国秦汉时期。
影视剧中的妲己与纣王
中国古代有关地理的史籍中记载的昆仑,多依据《山海经》《尚书·禹贡》以及想象力,对昆仑山的具体位置,一时在西,一时在东。
关于古史传说中的昆仑仙山到底在哪儿,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阿耨达山为昆仑,还有以须弥山、祁连山、泰山为昆仑,另有指昆仑在波斯、迦勒底、冈底斯山的说法。
当然,根据似是而非的记载及传说来确定昆仑山的位置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就剩最后一个问题,是谁命名了现实中的“昆仑山”?
汉武帝时期,“凿通西域”的探险家张骞,在从大月氏返回中原的途中,沿着当时被人称作“南山”的山麓自西向东行进了一两千公里,尽情领略了这座千古名山的万壑千岩、峰峦耸脆。
回到长安后,他把自己在“南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汉武帝:“……于阗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阗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
当张骞拿出从山上采来的玉石时,汉武帝瞬间联想到《山海经》《禹贡》中关于昆仑“大川源头”“多玉”的记载,把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
自此,位于新疆、西藏间的亚洲中部大山系被定名为昆仑山。
不过,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昆仑仙山与地理上的昆仑山一直是分开的,即使到了明清时期,也极少有将昆仑仙山附会到具体的某山之上。
昆仑甚至出现在近代武侠作品中。在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中,昆仑派尊奉修道戒律(主要指清虚门下)。金庸武侠小说,昆仑派还是江湖上的六大门派之一。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昆仑派掌门何太冲,师承何足道传人灵宝道人一脉等等。
直到今天,才有人受影视作品的影响,会好奇现实中的昆仑山中是否有玉虚宫及通天之门,大抵是为自己的旅游找一个浪漫的借口吧。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