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形成大面积湖泊的条件,一是要有地质条件,即能蓄水的湖盆构造,二是得有丰富的水源,三是蒸发量不要太大,四是不要被下“黑手”。
中国的古代,肯定有巨型湖泊,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古代就是海,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就是巨型湖泊;只是,这些巨型湖泊都没能保留下来。
为什么中国境内没能形成巨型的湖泊?
就塔里木盆地而言,注定是沙漠的命运:其一,塔里木盆地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的,这里距海洋非常遥远,又有几重较高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很难通过长途跋涉达到这里,也就是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属非季风区;具体来讲,东面的太平洋水汽到不了,南面的青藏高原又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面的阿尔泰山、天山山脉阻挡了北冰洋水汽,西面的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又阻挡了大西洋的水汽;由于降水少,形成了内陆型沙漠,这与中亚、外蒙一带的沙漠的成因雷同。
其二,山脉的背风坡区域常有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这里由于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绝大部分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水,而降落到迎风坡,而越过背风坡后产生了下沉气流,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产生干热风,既使有水蒸汽也很难形成有效降水,最终形成了沙漠地貌;具体来讲,受帕米尔高原的阻挡,西风环流以及由于青藏高原阻挡而形成的西风带北支流,翻过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之后形成焚风效应,由于水汽难以升腾,无法形成有效降水。
其三,塔里木盆地三面被高山环绕,没有海洋水汽进入,而从东北面进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却使这一带更加干旱。
其四,塔里木盆地日照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毫升(多为50毫升以下),蒸发量却达2000~3000毫升,严重不匹配。
一万年前,冰川融化,塔里木盆地成为一个巨湖,直到汉唐,南疆还有许多湖泊。但这儿天生是沙漠的命,无论是楼兰古国,还是罗布泊,最终都殊途同归!
再讲四川盆地,这就是一个天生的超级“大海子”,有地形又有水,可惜遇上了顽强的长江(背靠青藏高原,既有落差,又有水量),被下了黑手,凿穿了巫山山脉,泄了。。。只留下一个川南谷地(从四川盆地中部开始,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逐渐南切,最终留在四川盆地南面的边缘上),长江还在川东(重庆)穿山顺谷而行,强势出川!
至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的巨型湖泊,也没逃脱长江的黑手。长江出四川盆地一路东向大海,挟水势与水量,一路下切,冲涮出一道天堑,海拔只有20米多一点儿,彻底放干了这三大平原(原本是巨型湖泊)的血液(不是淤平的,而是放干的)。。。最终,云梦泽成为历史,洞庭湖、鄱阳湖大大缩水,剩下一丁点儿零头!
至于渤海,虽然一直在下沉,但是离大洋太近,虽形成了近似封闭的内海,却没造就出一个巨型湖泊,有得有失!
那么,如何在中国境内能形成巨型的湖泊呢?
如果有一天,水资源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财富,我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在中国境内能打造巨型的湖泊。
其一,首选还是四川盆地,重建三峡大坝,坝顶扬程至少在300米以上,足以在四川盆地(川南谷地)形成一个巨型湖泊,而且也有足量的水资源注满这一湖泊。
其二,次选是渤海,一面建造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大坝”,一面在渤海中“吹岛”,将渤海变海为湖,湖中有岛,控制巨型湖泊的容量与新增陆地面积,同时分区域逐渐将湖水淡化。
其三,最优选项,打造巨型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水域总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达到1,080亿立方米(远远大于目前的三峡水库),湖面海拔3196米,最深处达38米。
据气象研究表明,从2004年开始的这10多年时间里,青海湖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增加的面积达到了170多平方公里。
另外,青海湖周边被祁连山脉、大通山、青海南山、日月山等条形山脉包围,青海湖水平面海拔约3200米,周边最低的陷落层或豁口也达到3270米和3290米,倒淌河的海拔更高,达3300多;如果青海湖想溢出,总蓄水量必须从目前的1000亿上升到8000~10000亿,也就是说,青海湖不用人工筑坝,也可以成为巨型湖泊。
但是,青海湖的水源始终有限,很难变成巨型湖泊。
方法一:世界气候异常,季风区西移,青湖流域完全变成季风区(甚至是部分柴达木盆地也变成季风区),降水量剧增,这个想法更好,也更切合实际,这倒是值得研究(打开某一节点)。
方法二:将青海湖四周的山脉升高1000米,这倒是好主意,更高更雄伟的山脉会有更多的冰雪,这会直接解决青海湖的水源补给问题,也会改良周边的生态系统;但是,山脉升高1000米,非人力可为,只有大自然地质构造改变才能实现;当然,局部的升高几个山峰两三百米,增加冰雪,倒是可以科学试验一下。
方法三:还有一个更现实的,慢慢来,就是从长江的源头“借水”。具体来讲,就是将通天河的110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截流一半,通过隧道或虹汲,每年输送6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进入柴达木盆地,一方面促进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的水气循环(非季风区、内流区);柴达木盆地大气循环改良后,部分水汽向东进入青海湖流域,青海湖降水增加。这一过程,重在改善生态系统,见效很慢。
除了以上三个超级巨型湖泊,分别修建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拦湖大坝,也可以形成有限的巨湖,但平原上建湖,综合代价可能超乎想象,不太现实。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