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图片均源自网络)
走近丹噶尔古城
文 | 安多民
10年前,我应兰州大学杜斗城先生邀请考察丝绸之路,活动一结束,我便独自一人进入青海。
坐在兰州到西宁的火车上,窗外一幅幅美景像相册一样次第展开:青翠的山峦、蜿蜒的溪流、绣满百花的草原、连片金黄的油菜花田......
真让人目不暇接、贪看无倦、养目娱心。
无怪乎人们把祖国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称为“大美青海”呢。
一路上,我一直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到了西宁后,我先去青海湖看望那美丽的西海,然后直奔日月山下的丹噶尔古城。
唐藩古道上的著名古城,位于距西宁不远的湟源县,坐落在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
资料说,“丹噶尔”是藏语“东科尔”的蒙古语音译,为“白海螺”之意,自西汉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唐藩古道上重要的商贸、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
现有城池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代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距今有600多年历史,一直享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青藏小北京”的美称。
古城的城门、城墙、敌楼等建构保存或修复得比较完好。
东门称“迎春门”,门外有西汉大将赵充国披甲执戈的雕像。赵充国被誉为“河湟拓荒者”,元朝诗人刘鹗称赞他,“湟中愿学赵充国,徼外当如马伏波”,可见他历史地位之高。
西门称“拱海门”。拱即“作揖”,海指“西海”。拱海,源于古羌地祭祀西海的习俗,那时官员祭海均出此门,去青海湖祭拜西海神。门外有驼队雕像,象征与西域各国繁忙的经贸往来。
东、西两门,由一条长不足千米的小街连接,横贯古城。
徜徉街上,看到恢复很多商铺古建,有文庙、城隍庙、丹噶尔厅(衙门)等,成为古城旅游的亮点。其中还有近代诗人昌耀的诗歌馆,街南侧还有一个文艺演唱院子。小街转弯处,还有一家皮影戏馆,白天演木偶,夜晚演皮影。
古街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来来往往,分不清是羌还是藏,是康巴还是东乡,是回回还是保安人。细看,每个兄弟民族的服饰打扮都有区别,或头巾飘飘,或长袍曳地;或素装简朴,或绣花斑斓,他们是古城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觉得欣赏男女老少的服饰就是一种视觉盛宴,如同在高山草甸欣赏花海的万紫千红和五彩缤纷。
丹噶尔古城的街灯也颇有特色。进入城门便看到,从东门到西门整条古街一眼望不到头,每隔一段距离便高高地横着一排灯箱,上面或写或画,斑斓缤纷。夜色来临,一排排灯箱亮起,街巷便架起一条灯的长虹、火的长龙,照亮整座丹噶尔古城。
据说,这是由当年城内千百家商铺所做广告的灯箱演变而来,可以想见当时的这里的商贸是多么繁荣火热和兴旺发达。
夜晚降临,灯光亮起,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便涌上街头,喧闹声、叫卖声响彻一片,古城热闹的夜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遥想古代,边地本来是驼铃扬沙、羌笛飞霜;狼烟蔽日、筚篥穿云;战马嘶鸣,号角连营;旌旗猎猎、炮火隆隆的景象。再看今朝,藏蕃古道,燕雀和鸣;远塞边关,百姓安宁,到处呈现出幸福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夜里的丹噶尔城,空气中飘荡着烤羊肉的香气,夹杂着奶茶还是酥油茶的香味,混合青稞酒或糌粑的芳香,以及现代人夜宵中少不了的啤酒、咖啡等气味。酒肆人头攒动,茶馆身影匆忙;街头人声鼎沸,巷尾笑语传扬......复合型的味道弥漫了丹噶尔、欢醉了丹噶尔。
这一切的一切,给本来清冷荒僻的青藏高原带来无穷活力,给这座边塞商贸古城增添了一派生机,也给我这个来自内地的远方游客带来不少惊奇和喜悦:熟悉?却是生疏?真实?却是梦幻?
因此尽管初来乍到,我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座古城。为她的奇风异俗?为她的远古洪荒?还是为她的雄伟安详?我好想走近她,亲近她,了解她。
幸庆今生与丹噶尔有缘,让我懵懂鲁莽中一头扑进她的胸怀,来到西部边陲这座从未亲近过的古城。
我怔怔地站在高大的城门敌楼前陷入深思,决定在城内找一个僻静小旅馆住下来。我要好好逛逛。
一连几天,我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徜徉在丹噶尔古街上,闲逛游转、寻奇探胜。
我仔细观察那些建筑房舍、户牖门楣、窗棂花格、斗拱瓦当、石狮屋脊、寺庙佛塔,比较它们与内地的风格异同,品味它们迥然有别的地域特色。
我惊喜地发现,离西城门不远的街边有一座民俗演唱院子,每天上下午都有演唱,听众不用买票,自由进出,演出团收入的方式,主要通过自愿捐助和售卖他们自己刻录的演出光盘。
我喜欢娱乐,也钻研过音乐。我一直认为一个地方的音乐舞蹈、尤其是民歌,其旋律、其唱词最能代表当地民情民风、历史地脉,最能反映当地人们的内心追求和信念理想。
我无数次感受到这样的情况:歌者只要一张口,就那么一句,是,仅仅一句,就会把你感动得心灵颤抖、热泪盈眶、情难自已。
民歌,是诸种艺术形式中最直接、最明了、最具有“穿心裂肺”、排第一位的传情艺术。
所以历来男女情缠、兄弟逢别,传情达意、爱慕颂赞都借用音乐、演唱来表达。
走进演出小院,见木条凳上观众不是很多,于是选一个僻静处坐下。很快听得乐器奏鸣,幕布徐开。羌笛嘹亮,胡琴悠扬,琵琶声中,两位蝴蝶般的女演员飘落台上。随着羯鼓嘭嘭、箜篌弹响,她们舞袖轻扬,花枝招展;莺喉微启,铃音回旋......
她们演唱的青海花儿,嘹亮如湟水潺潺、山风绕绕。
流行于陕甘青藏广袤土地上的西北名曲“花儿”,以其声情并茂、词深意遥蜚声西北、传唱久远。
在今天这个丹噶尔的舞台上,她们专心一意的演唱,听得人们如痴如醉。加之她们打扮得体、化妆素雅,更显现出两位女演员风姿绰约、眉颦目秀。
令观众心扉开处,但见舞台上花旋叶颤,虹起云流;轻履舞扇、月貌花容。间或台上台下互动,观众演员传情,气氛真是热烈到爆。
一连几天,我几乎日日去看她们的花儿演唱,几天下来,我们就熟络起来。互相了解后,她们知道我会拨弄两下乐器,便热情邀请我加入乐队为她们伴奏。
她们是当地羌族人,一个是尕姐,另一个是尕妹,姐妹二人从小热爱花儿,喜欢演唱,还喜欢诗词写画。
共同爱好一下子让我们成为好友,相约在她们休息日一起朝拜青海湖。
远离家乡故土的我,交了这样的知音好友非常高兴,感激姐妹俩的盛情相邀。
那天,我们是骑马一起去的青海湖。
面对广阔辽远的圣湖西海,我们虔诚地祭拜了海神,还洒酒怀念了诗僧仓央嘉措,因为他也曾来过圣湖,相传被海神隆重接走,修成正果,功德圆满。
我们虔诚地朗诵了他的经典诗作,会心时,3人相视一笑,心神俱足。
嘉措诗曰:
贝齿微张笑靥开,
双眸闪电座中来。
无端觑看情郎面,
不觉红涡晕两腮。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们还齐声朗诵了那首特别感人肺腑的《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声音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体温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逢
朗诵时,只见青海湖千里风来,碧波荡漾。
又展开我写的诗笺《六唱青海湖》,我们3人再次齐声朗诵:
瑶池人说美,今来青海湖。
水洗蓝天日,山衔白玉珠。
愁思经此净,冻木遇春苏。
诵得神僧句,群鸥振翅娱。
粼粼西海泊,佛性青海湖。
岸撒金星灿,花妆藏女姝。
情歌策马唱,牧者扬鞭讴。
心行随野鹜,渺渺到天庐。
高原蓝宝石,梦幻青海湖。
草茂连天碧,花繁仄地铺。
酥油茶木碗,酸奶酒铜壶。
舞步歌中乱,笑声烘火炉。
湛湛苍穹下,蓝蓝青海湖。
浪摇天上月,水漾夜明珠。
拍岸听金鼓,吹风响玉竽。
禅心存一念,琴瑟伴鸿凫。
浩渺烟波水,心中圣洁湖。
经幡连雪岭,寺宇耸浮屠。
奏笛云中唱,吟歌马背呼。
诗情播塞外,欢乐满游途。
桃源灵境地,明镜青海湖。
鸟带龟兹信,驼传西域书。
春风抚野静,好雨染花朱。
喷薄朝阳出,高原展宏图。
朗朗的诗声中,青海湖湟鱼涌动、白鸥翱翔,浪声起伏回荡在青海湖上。
此时,圣僧仓央嘉措想必也会听到。
3个放浪形骸的人,驾驭着3匹扬鬃腾蹄的马,飞驰在青海湖——丹噶尔的阳光坦途中......
壬寅秋三晋野老长乐翁记于津卫海河之滨
安多民先生小像。马绍民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