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戈壁瀚海里的田园牧歌

作者: 时间:2023-03-10 12:06:29 浏览量:

戈壁瀚海里的田园牧歌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是一个瀚海戈壁新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造就了柴达木地区有别于我省其它州市县的发展脉络。忆往昔,这里的先民们在戈壁荒漠兴建家园,繁衍生息与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休戚与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生态文明理念的脚步漫过茫茫黄沙,绿染柴达木盆地的同时,也浸润着德令哈市农牧民群众的心田,房前屋后的环境愈发整洁干净,村容村貌更加秀美。今日的德令哈人拥抱着生态赋能的高品质生活,乡村振兴的号角在绿色谱曲的田园牧歌中浩浩荡荡。

瀚海戈壁谱新曲

立冬时节,天色渐晚,落日的余晖洒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富源村旁的林带上,护林员陈发云穿梭在林带间,像往常一样收拾杂草,清理着落叶。

现年57岁的陈发云是富源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受益于国家生态惠民政策,他于2015年经村委会推选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护林员之一。“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听说每个月给发工资就去了。”和同村的其他护林员一样,陈发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实:目的就是补贴家用,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富源村地处尕海镇以西5公里处,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的农业村。早年间,陈发云家里还有十多亩的耕地,用于种植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但由于自家的耕地大部分为盐碱地,每年粮食的收成只够温饱。因此,和村里多数人一样,外出务工成为了陈发云早年脱贫致富的首选。

在和陈发云的进一步攀谈中记者得知,这些年自己跑东跑西干过泥瓦工、操作员、货车司机,但最让自己有成就感的还是要数这份林业护林员的工作。“家门口就能挣上钱,关键是自己也能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出把力。”陈发云的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村庄越来越美,村民幸福富裕,生态越来越好……陈发云的这份骄傲是有底气的,环顾现在的富源村,笔直的硬化路直通每家每户,靓丽的民居次第排开,和周围的纵横交织的林带共同组成了美丽乡村的生态画卷。

瀚海沙田育新苗

如何让老百姓确实因生态环境保护而受益,这是值得当地政府思考的问题,村民陈发云从刚开始的被动保护生态,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村民们主动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时至冬日,新源村临近公路的松树翠绿挺拔,老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宝正带着村民们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只见村民们拿着笤帚、簸箕,仔仔细细地拾捡着地上的碎屑垃圾,然后打包统一装进村头的垃圾回收箱。

每月2次,村里的党员和专职清洁工便会自发打扫村子周边的环境。很难想象,过去这个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都要书记挨家挨户地叫,而今,在整治村环境卫生的行动中大家却十分积极主动。

是什么让村民们的态度发生“180度”的转变?黄沙吹得屋里满地都是沙尘,垃圾乱堆乱放村子破乱不堪,这是曾经的新源村;天空湛蓝,绿树映衬下整个村子干净整洁,这是现在的新源村。

曾经刚搬到这里时望着一马平川的荒滩看不见一点绿,现在眼见着村子越来越美,陈永宝打心底高兴。“以前村民自家门前的那点地都要我们喊着扫,通过入户做思想工作,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村民也渐渐参与到生态环保的行动中。”陈永宝接过话茬说,这几年,村里每年都会有政府的人送来松树苗帮我们绿化,而且还配了专职的清洁员,像生活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我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还能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是打扫卫生的活,以前真是不敢想。”村里的低保户孙玉珍笑着说,现在不仅村子变好看了,而且自己还有赚钱的机会,干活有劲头,日子有奔头。

大漠长河闯新路

茫茫的戈壁荒漠中,数以百计的柴达木双峰骆驼卧在其中,悠闲地觅食。在德令哈市蓄集乡的柴达木双峰驼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眼前的这一幕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草场是荒漠化、半荒漠化类型,而且气候干燥、缺水,但却很适合骆驼生长。要想发展产业,带动大家致富,就要在骆驼产业上做文章。”柴达木双峰驼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红旗说,为拓宽增收渠道,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当地政府积极推进骆驼产业发展,给了我们发展的希望。

在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里,记者看到合作社的社员布门措正熟练地挤骆驼奶。她每天将近要挤完30多峰骆驼奶,按每公斤市价15元算,光是骆驼奶就能为她带来近1200元的收入。

布门措说:“自从加入合作社后,自家驼奶和驼毛的收入有了保障,每年要多赚一两万元。”相比以往的单打独斗,加入合作社的布门措不仅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峰,而且在市区开了门面房,经常有顾客专门驱车十几公里来买驼奶,效益十分可观。在广阔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双峰骆驼曾是一种坚韧不拔精神的代表,养殖历史悠久。过去,骆驼成为牧民日常生活的必需,而且在青藏公路开辟时的骆驼队是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而今骆驼产业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又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在拥有大面积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的海西前景广阔。

昔日里只能“干瞪眼”的沙漠,竟然成为合作社繁育600多峰骆驼,发展骆驼产业的“沃土”。红旗非常的欣慰,他说,“现在主要是繁育驼羔和销售驼奶,每天的驼奶产量能达到5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是15元。这样,除去饲草料等成本,每天有2000多元的利润。接下来,我们要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着想,尽可能多的吸纳社员加入,增加农牧民收入。”

据了解,为使双峰驼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促进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经济强势,海西州加速推进骆驼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在提升驼奶产业形成群体发展和旅游业融合方向不断探索,加速柴达木双峰骆驼品牌推广。目前,建设有包括漠河骆驼场、都兰驼场在内的8个合作社协会,在全州繁育骆驼超1万余峰,繁殖率约50.4%,成活率达86%。

生态赋能,在柴达木盆地绿色谱曲的田园牧歌正在奏响,萦绕在农家院落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喜悦当中。飘扬在枸杞、藜麦收获的季节。无论是山林湖草,荒漠戈壁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