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樊娅楠)2022年是我省文旅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最能体现文旅行业韧性的一年。记者从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上获悉,我省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格尔木、玉树为支点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一批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绘就了“诗与远方”新画卷。
高质量编制黄河、长城、长江青海流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规划,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任务分工,出台《青海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成直接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招商引资4亿元。涉文旅投资103.38亿元,实施项目753个。
面对疫情频发、行业全面承压的严峻复杂形势,我省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因时因势动态调整场所开放政策,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发放助企纾困补助资金3000万元。提前下达专项引导资金1.89亿元,发放文旅消费券1700.58万元,直接拉动消费0.65亿元,间接带动消费5亿元,暂退质保金9756.9万元。向金融机构推送项目196个,达成融资意向6.5亿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省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艺术创作生产再攀高峰,平弦花儿剧《绣河湟》选段登上央视戏曲春晚。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海东市互助县丹麻镇、海北州门源县西滩乡、西宁市湟源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茶卡壹号·盐湖景区、茶卡盐湖景区入选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名单。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系统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热水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3家“青绣”工坊入选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力盟商业巷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4个、重点村6个,评定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3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2个、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20个,6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我省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着力点,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贡献文旅力量。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