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作者: 时间:2023-07-13 12:11:10 浏览量:

敦煌游学已结束,

热心学友文刀冷月分享游学笔记几则,超细腻。

若你不在其中,

观文犹如亲历。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北方的山,北方的河

山,是典型的北方的山,金字塔式山丘,能够很清晰地勾勒轮廓。绝大多数是浅棕的颜色,偶尔山底露出紫色,或者切口露出红色。了解到中国的土壤主要有黄壤,棕壤,紫壤,黑壤和红壤。除了看到了山,还看到了真正的黄河,真的是泥沙俱下,黄河滚滚。最后看到了山上挖的窑洞,远看很低矮,仍觉神奇。游的目的就在于看,眼见为实,更真切的感觉到大地,清风,感觉自己在活着。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

今天算是知更社区的“敦煌游学”第一天:塔尔寺。塔尔寺不是一般的寺庙,而是管理森严,学术高深,信徒虔诚的享有世界性威望的藏传佛教寺庙。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塔尔寺依山势建筑,据说是处在八瓣莲花状山峰中心。这个没有办法俯瞰,但是寺门正对面的山峰封顶用彩色哈达确实勾勒出了优美的莲花瓣形状。塔尔寺自身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号称“小布达拉宫”,虽然占地只有600亩,僧人目前只有800多位,14位活佛,鼎盛时期3600位僧人,80多位活佛。离开的第二天,一位活佛不幸西去。

此塔目前是被严密包裹于大金瓦殿内,只能透过玻璃一窥其貌。最外面是金塔(斥资约4亿元,主要来自信徒捐赠,有的捐出全部身家),中间是银塔,最里面是石塔,石塔里面是一株菩提树,其根须长至寺外,与寺外的菩提树一脉同生。据说如果经过该菩提树遇到菩提落叶即为有缘,最好立即收藏落叶。还有些有缘人能于落叶能看到叶脉中的狮子吼佛像。我们去时,菩提树刚开完花。

◆夜谈,敦煌路上的爱恨情仇

晚上,在宗曲藏家客栈(这家客栈细节非常好,有公共茶座空间,房间布置细节到位,有消毒提示,冷热提醒,拖鞋质量非常好),兰州大学一苇博士讲解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和青海省相关的宗教沿革。前者包括氐和羌两个古代民族,月氏、匈奴、乌孙、突厥、回鹘与汉朝的爱恨情仇。后者包括对印度佛教、中国道教、拜物教和景教及散教的介绍。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云很低,触手可及

早上吃了糌粑,喝了酥油茶,很能补充体力,还是能接受的。川菜在西北也很受欢迎。

车上放着的民谣是白羽的《青海湖》,很是应景。不过我们今天要去的不是青海湖,而是天空之境—茶卡盐湖。一路听着西北民谣,尤其是鼓王赵牧阳改编的《东方红》和《黄河谣》这些歌曲,感觉热泪盈眶。辽阔的大地,天地交接的地方,总会有人拷问人性,叩问苍天。除了组织者为学友们准备的西北民谣,还组织了车上图书馆。大家一起传阅《敦煌-众人受到召唤》、《法海寺壁画》、《秘境青海》、《莫高窟史话》、《敦煌》和《爱的艺术》等书,为我们的茶卡盐湖之行拉开序幕。

一路上有风马,即风中飘动的五色经幡。红蓝白绿黄,具有不同的含义。我比较喜欢比较朴素的说法,它们分别代表太阳、天空、云朵、青草和大地,在时时刻刻诵经祈福。有的经幡被排成山坡上的彩虹桥,有的被扎成篷帐,在山头飞扬。

经过了日月山,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这里是气候和地理分界线,从农耕走向游牧的过渡地。那一带确实是天空呈现特别温柔的蓝色,地上投着大片云影,山包有点阴阳割昏晓的意思。云朵很低很低,感觉触手可及。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天空之境,脚底很痛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茶卡镇附近。茶卡的意思就是盐湖。提醒一下,茶卡盐湖允许下湖拍照,但盐粒“形块方棱”,所以脚底会非常痛哦。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路上,学友教我们吟唱

启程去黑马河。在路上,欣赏到了西北的落日,浑圆、厚重。开始期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了。有学友主动请缨,要教我们吟唱。诵的正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虽然他是去往山海关,我们去往嘉峪关,但确实有异乡羁旅回望之感。吟唱的几个基本要点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虚实重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晚上原定住小镇蒙古包,实地看了一下,还是跑回了标准间,别问我为什么。

◆亿万年的湖水 · 仓央嘉措

辽阔的一望无际的青海湖令人望之解忧,感叹人之渺小。湖面青绿,云气蒸腾,碧波泠泠,被誉为青藏高原的一滴泪。青海湖原本是淡水湖,但是随着湖水蒸发,盐度增加,亿万年的循环,遂成咸水湖。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 猜一猜4120是什么意思?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入住彩虹宾馆,还真的看到了彩虹!

驱车来到祁连山脉南部之卓尔山景区,虽然天气不好,但还是被这“东方小瑞士”给震撼到了。大片绿色的山丘,丰富的植被,遍地的野花,与刚刚经历的高原地带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我们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温柔的山峦叠嶂,近处的山坡就像马背般顺滑;远处的雪山又若隐若现于云朵之中;更远处的山尖则隐藏于腾云驾雾之中。层层叠得的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轮廓清晰。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最为幸运的是,我们下山的时候阳光遍洒,惊现双层彩虹! 阳光总在风雨后,晚上正好入住的宾馆就叫彩虹宾馆,太神奇了。今天是一天神奇的游学,在车上待了近7个小时。从茶卡盐湖来到卓尔山时已经是下午三点,时逢大雨并有雷鸣,售票暂停。好在美景值得等待,最终我们在雨中登山,下山的时候阳光万丈,并看到了罕有的双彩虹!这时候应该有一句鸡汤:人生之路犹如登山,有时曲折有时坎坷,但莫要放弃,幸福只是在路上堵车,迟到一会儿而已。

尽管待在车上,但我们明显经历了三个自然地理和气候区:青海湖湖滨、典型高原和祁连山山脉气候。

◆这么美的景,再烂的电影都很好看

我们的车从卓尔山出发,一路上看到路边的牦牛、盘旋的老鹰、高原上的老鼠(据说比较干净可以吃)。植物比较特别的有鲁冰花、西瓜、高粱。张掖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财富,曾是14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其文化多样性可见一斑。我们去一个普通的饭馆吃饭,墙上都会挂着张掖的地图,上面会标出诸多的旅游胜地,包括七彩丹霞,冰沟丹霞,马蹄寺,大佛寺,扁度口和祁连山等。

今天的景点主要是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从北入口进去有四个观景台,分别是2号1号5号和4号,其中1号最大4号最美。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张掖七彩丹霞看色,冰沟丹霞看形。冰沟丹霞由于时间紧张,没能去看。但是仅看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七彩丹霞,已是收获良多。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还有一处“麻子面馆”是人造搭的电影场景。张艺谋的2009年的小成本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就是在这里拍的,当时算是一个宣传。作为电影的主要场景,麻子面馆现在还是该公园的一个重要卖点。我也借此机会,重看了一遍这个电影。演员的演技在线,在七彩丹霞的艳丽颜色背景下,张艺谋拍出了对东北文化包括二人转、油泼面、花绿颜色的理解。这么少的场景,这么锦绣的自然背景(很难驾驭),这么复杂的悬疑电影,就在这里展开。我个人觉得不应该算烂片。

美哉,张掖。

宿于冰沟大酒店,推荐吃食有黄菇清汤面,枣茶,人参果,牛羊肉、张掖卷子鸡。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对于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就去嘉峪关城楼登楼望远表示很遗憾,对于古迹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才算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否则是一种浪费而顶多拍几张照片回来。我们一直讲“学以致用”,其实更应该“用以致学”,即在出行前目标明确,然后实证考察,加以验证,或许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告别祁连山

我们沿祁连山由东南向西北,一路经过张掖市南部的祁连山脉尾部的卓尔山(祁连县八宝镇),和祁连山北麋的张掖市临泽县,途径酒泉,来到距张掖市300多公里的甘肃省西北部的嘉峪关市--这河西走廊中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时,已经有一些地理的认知和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的了解。

◆河西走廊的钥匙,也曾被遗弃

嘉峪关建关于公元前1371年,距今645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面向明朝)、西接玉门(面向游牧民族)、背靠黑山(北边)、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这个地理位置绝佳,但也说明了明朝采取的是收缩性军事策略,因为这样一来,汉朝以降辛苦所设的玉门、瓜州、敦煌和阳关都被遗弃了。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整个城关是东西向,主要抵抗西域来的敌人,所以嘉峪关楼应当是正门(正面迎敌),楼上题写“嘉峪关”三字,门墙上题“嘉峪关”,是外城,也叫罗城。

东西轴上有直线三座城楼,均是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除罗城上嘉峪关楼外,另外两座,一是内城西边的柔远楼,城墙上题“柔远门”,取执行“怀柔政策”之意。

柔远楼外面还建了方形的瓮城,环抱保护柔远楼,加强防御能力。但是门不是朝西开,而是开在北面(朝南),这样,进入内城必须折90度,避免所有城门打开时内城被一眼望穿,暴露无遗。瓮城门墙上题“会极”二字,表示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要让西域诸国臣服。

另一座城楼是内城东边的,与柔远楼和西瓮城相对应的“光化楼”,门楼上题“天下第一雄关”,底下城墙上题“光化门”,外层东瓮城上题有“朝宗”,意思是守边将士要不忘东方朝廷的恩泽,报效国家,城墙上旌旗飘荡。东瓮城的门也是开在北面(朝南)。

总之,东西方向上回望, “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外加两层的文昌阁。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这种对称性建筑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

总体来说,嘉峪关主体是罗城、瓮城加内城三层城郭,城墙约高10米。防线多道,城中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布局十分合理。可看出其建筑非常得法,极适应战争防御的需要。

嘉峪关自建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民众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牢锁边陲,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雄关。

◆ 水中月,月牙泉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月牙泉的大小是经常变化的,现在看月牙泉已经非常小了,现在差不多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水域面积25亩,水深最深处达9.6米已经形成鲜明对比。好在,现在月牙泉的水位没有下降,还有上涨趋势,我们远看可以看到月牙泉弧线那一侧有晕湿的一大圈“月牙湿影”。旁边的沙山底部也呈现出更深的颜色,明显水位是比较高的。这应该是政府一直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的效果比较好。

我们骑了骆驼行至月牙泉。骑骆驼的感觉一言难尽。看着很美,不过坐姿和位置很重要,在驼背上选一个舒服的地儿,然后随着骆驼的走动,身体放松地自然地忽左忽右地摇晃起来。待我们刚适应了骆驼的节奏,月牙泉就到了。

月牙泉旁边建了亭台楼阁,景致非常好,清丽脱俗之余,有一种古朴苍凉之美。泉边最大的建筑是四层高塔“月泉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这个高大的建筑青砖碧瓦、古色古香,巍峨壮观,连同精美的雕梁画栋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塔的四面都有题词。正门上方题“山泉辉映”,联语是:“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感觉如果这个如果按照惯例从右至左念,好像挂反了(最后的题名在左边),应该是“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意思直白易懂,但还是缺少点韵味。其他的不一一详述,主要是有的字写的太过飘逸。

回廊里有王光英的“神山宝泉”、孙家正的“独具神采”的碑刻。圆形拱门上书“涵澄”比较有感觉。另外,我觉得下面那个“水静印月”就很不错,感觉可以倒过来念。

月泉阁内还置了宁静的卧佛像,水月观音的塑像和一口钟。水月观音是后人想象出来的观音菩萨,人们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认为在这“水月中天”,良辰美景,有这么一尊观音,世界就完美了。水月观音旁边的阁楼上其实写着“方知绝妙”。附近除了顽强的芦苇,还有各种绿色植被。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爬到月泉阁顶,俯瞰后山,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一股幽静和古拙荒凉。

◆敦煌的夜,月牙泉的沙

参观完月牙泉,才模糊地有了些感觉。陡然发现时间过去了很多,鸣沙山的攀爬和滑沙还没开始呢。我们低估了爬鸣沙山的难度。看着只有一两百米的小山丘,爬起来确实考验耐力,一度有卡在中间上不去的感觉。经实验了快跑,慢步长跨,30步一歇等各种方法后,我终于登顶,然后把伙伴背上来的水一口狂喝掉半瓶。不过还是很佩服一些小朋友,也都奋力爬上来了。这是个锻炼毅力的好地方。

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流动,据说砂砾会旋转像空竹一样,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近闻如兽吼雷鸣,远听如神声仙乐,因为很紧张地坐滑沙板,并没有听到。不过人们都认为说敦煌鸣沙山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这是底部的沙子会被风吹起来,从顶端覆盖而下的缘故。

晚上去逛了敦煌夜市,吃了有名的驴肉黄面,味道不错。那里的烧烤都自称是老马家烧烤,也不知道谁是老马。

◆当小我遇见大我

参看别人写的关于莫高窟的文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深奥或繁复的佛家学说的知识普及;一类是气壮山河,辞采华丽间或夹杂点古体诗的瑰丽评价。这两类恰恰不是我所感受到的莫高窟,既不是我直觉里,也不是我脑海里的莫高窟。它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人对它如此迷恋?它书写着什么又掩盖着什么?它将走向何方?一晌震撼之后是否可以长久回想?

当初刚体验完《又见敦煌》的情景剧的那种震撼和泪流满面已经如硝烟散去,它只能说明我们被刺激的只是感官,是舞台设计的功力,是一时的肾上腺激素的高涨。为什么那些感动,那些激愤,那些莫名的情感很快就烟消云散,甚至不足以让我提笔奋笔疾驰呢?直到昨天,导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才让我茅塞顿开。

这是因为莫高窟代表的是根、是母亲、是美、是佛、是文化、是文明。而体验的游客们,还都只是“小我”,“小我”感受“大我”的时候,受到崇高美的刺激会冲动,会惊叹,会拜服。但是,也许只是过了一天,离开了那个环境,骨子里并不认同“大我”的“小我”又原形毕露,建立不起这种与种族、与人类、与宇宙之间的联结。

这种沉淀后的智慧打开了我凝滞的思维。再回过头来,看我游历过的莫高窟,只有两个想法:我们太高看了莫高窟;我们太低看了文化。

◆莫高窟,并不伟大

莫高窟并不伟大,它只不过是一年接一年的开凿塑造,伟大的是执着的芸芸的没有名字画师工匠们;

莫高窟并不伟大,它只不过是达官贵人和僧侣佛众立万于世的表达,赠送的历史文化,伟大的是时光和向佛之心;

莫高窟并不伟大,刚好没有被风沙完全掩埋掉,刚好藏经洞保护了部分经卷,这不是机缘巧合是什么?

也许知道了莫高窟的不伟大之处,我们才能努力地回溯历史的真相,为古人的坚毅感叹之余,力争走向超越。

◆莫高窟的谜,数不清

莫高窟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非同一般的,凡是独自造窟并造大窟者一般都是达官贵人。谁是石窟的创造者?一般是豪门贵族、寺院僧侣(僧统、寺主、法师、比丘、比丘尼等宗教职业者,以及信教的居士)、戍边将士(节度使、军将、校尉、押衙等)、少数民族(如于阗国王、回鹘公主等)、庶民百姓(信徒、社人、奴婢、工匠等)。庶民百姓力单势薄,采取共同兴建石窟的办法。所以,上层阶级更容易作为供养人出现在壁画上。被雇佣的匠人们年复一年的开凿,据说最深的洞窟深达29米,洞窟很大,一年才能凿进去1米,耗时29年。

遇上信佛之君主比如北凉、北魏、西夏、初唐时期的部分君主,他们鼓励建窟,弘法佛法,以驯养万民。这当然都是政治手段。张大千认为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石窟属北魏,后人认为是北凉,尚有争议。最大的是武则天时期的北大像,在96窟,洞窟高40米左右,塑像高35.6米,是石胎泥塑,那一双佛脚还保留着唐朝气息--肥胖圆润,足有两人长,半人高,脚指甲约有半米长。令人想起拜占庭教廷的吻脚礼。“北大像”最初修凿于武周延载二年(695年)即武则天登基第6年,大佛的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因为武则天信佛,下令各州兴建的寺庙塑弥勒大佛以供奉,当时传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长期有一种观点认为,该造像的面容就是女皇武则天的真容”。所以,这个“北大像”与一代女皇渊源不浅,这尊未来佛即弥勒佛呈现出圆润清秀的女相。武则天本人确实笃信佛教,重译了《华严经》。

少数民族的国主则更愿意利用天王制等宗教意识形态驾驭民族的“狼性”。荒漠草原的少数民族生命力顽强,个性坚韧,也只有宗教能够驯服一二。而且,天高云阔之处,人们超脱生死,对神秘的大自然、宇宙还有轮回尚存一丝敬畏。比如有一种传说版本:裕固族人表达尊敬老师的传统的故事里,就是将老人的肉每人分一片挂在胸前,风干后在必要的时候吃掉。还有的少数民族的哭丧是划脸、剜目等,这些行为会获得别人尊重,被推为首领。所以,佛教为什么在这里盛行?尤其在现在的蒙藏地区,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死观综合形成的。即使是军人、士兵,对僧人也会令眼相看。

◆如果时间允许,莫高窟可以复制

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制作技巧,莫高窟是可以复制的,只是需要时间。当然毁坏的、遗失的和被破坏性盗走的部分就可能永远的没有了。(我们应当记住这几个人,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臭名昭著的华尔纳,日本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国的奥尔登堡,一群入室抢劫的强盗。但是我们不能责怪王圆箓,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莫高窟。我们只能怪当时的腐朽官衙,为了省六千两运送费,为了可能存在的困难,不约而同选择无视。莫高窟在明朝可以被抛弃,在清朝同样也可以。)

莫高窟,并不伟大。伟大的是那些默默扎草、抹泥、塑身、描绘的匠人和画师躬身埋首的劳作;伟大的是那一片土地的人们重视令一切美如美德如家传流芳千古的觉悟;伟大的是特定时空特定历史对佛法的虔诚供养和那些视死如涅槃的灵魂。

◆关于文化,我们知道的太少

说到佛,我们想到的是拜菩萨,保平安,其中阿弥陀佛,释迦牟尼,燃灯古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最为知名。即使是在塔尔寺,导游也在一个劲地说这个是家神,那个是财神,赶紧拜一拜。对中国人来说,佛是用来拜的,不是用来参悟的。

说到少数民族,我们想到的都是团结少数民族,民族融合。实际上,像党项人就是非常优秀坚韧的种族,为了防止这个优秀的种族东山再起,蒙古族得势后几乎对他们屠杀殆尽;裕固族是用歌声传承种族历史且比较没有男尊女卑思想的种族;而五胡乱华时期,汉族2000万人几乎被1200万少数民族灭族,甚至出现大量“食人”的传说,直接导致了中原汉人的元气大伤。而实际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女真人(黑水靺鞨)建立的大金(完颜氏)和满清(爱新觉罗氏)都是少数民族。汉族和古民族很多时候有相互混融的,但是也有矛盾非常激化的时候,英明的君主会采取灵活的手段搞民族平衡,比如康熙册封既蒙古汗王,也册封蒙古族控制的藏王。民族的发展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古民族和现代少数民族并不完全相同,少数民族和种族也是两回事,这些都是深刻的话题。

说到莫高窟,我们想到的是飞天,而飞天仅是等级较低的伎乐菩萨,一般画在窟顶的四角,环绕一周。飞天在人们心目中居然成为莫高窟壁画的代名词。可见,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是凌驾于“真”和“善”之上的。下面就是最美的菩萨,最可爱的比丘和人们想象出来的水月观音。

从以文化人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莫高窟又都是不可以复制的,它的独特历史作用,它的魅力,它的神秘都使得它永垂不朽。我们知道未来正在到来,但是我们最应该知道的是它的过去和文明的发端。

◆后记

这一期的“敦煌游学”非常丰富。从西宁一路去塔尔寺,茶卡盐湖,沿青海湖去祁连山余脉卓尔山,张掖丹霞地貌,嘉峪关,敦煌莫高窟,然后从兰州返回。顺道看了下,读者集团总部和母亲河黄河。

有人西去,有花刚开,这才是敦煌|游记分享

游学在心满意足中结束,踏上了草原风车相送,黄河边水车相送,路旁白杨相送的回程。脑海里,嘉峪关一带的左公柳在倒退,青海湖旁的牦牛在倒退,塔尔寺的转经筒在倒退,又回到了北京,真心不情愿。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