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大美青海 人文环湖大湖之南 共舞和谐

作者: 时间:2023-07-21 11:19:17 浏览量: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明慧

一年一度,山河情深。当飞旋的车轮再次与青海湖重逢、与黄河相拥,运动健儿们一路飞驰,从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到达了富饶的共和盆地。

二十二年前,以青海湖之名的一场赛事高调起步。今天,随着世人关注的目光,我们再次放眼瞰向共和大地。

车轮飞速向前,所经之处,有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金灿灿的油菜花、油绿发亮的大草原,还有远处的清清黄河,展示着这方辽域的秀美风光和宜人景色,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千年传唱和厚重的人文底蕴。

如一粒孕育希望的种子,二十二年的双向奔赴,历经岁月的洗礼和蜕变,彼此见证着成长与发展。如今,在青海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建设产业“四地”的当下,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而言,赛事不仅仅是体育的竞速,更带动着地方发展前进的步伐,特别是在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中,环湖赛的品牌“溢出”效益更加凸显。

大美青海 人文环湖大湖之南 共舞和谐

 

天上龙羊。李凌 摄

 

山河情深,

诗和远方心向往

这是怎样的深情,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跨越山河大海奔向梦中的诗和远方。

泥土的芬芳夹杂着绿草的清新和湖水的润咸,嘶鸣的飞鸟打破长空的寂静,远离城市的喧嚣,卸下生活的疲惫,在这里,在山湖壮美中,找寻心灵的慰藉。

目光由远及近,湛蓝的天空上一朵朵白云仿佛触手可及,雪山的冷峻、湖水的远阔、湿地的水灵、草原的辽远尽收眼底,这里,就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是人们心之向往的地方。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熠熠生辉。重要的生态地位、独特的自然景观,使青海湖不仅成为青海“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青海旅游大环线中的必经之处,是众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对于青海,青海湖是王牌景区,对于地处青海湖南岸的共和县更是如此。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我省树牢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之一。

当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始末,生态产品持续多元,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从过去单一的旅游方式向着全域全季全时游转变,特别是环湖赛这一国际赛事的带动,“旅游+体育”更能释放张力,带动文旅、体旅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让青海湖的品牌更加响亮。特别是今年,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全面升级,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顺应时代发展浪潮,经历过一次次迭代升级,在高质量建设产业“四地”的当下,深入挖掘和释放生态的价值和潜力,绿水青山的“颜值”与金山银山的“价值”持续溢出。

而今的青海湖,站在了创建国家公园和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战略机遇叠加的“前沿”,在生态保护的维度中发展生态旅游。今年,我省印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将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三方面协调统一,推动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被青海湖带起的还有黑马河镇,也被称为“日出之城”,在这里可以欣赏绝美的青海湖日出之景,因此留住了很多游客停留中转。

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住宿、餐饮、销售等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顶层设计到牧民增收,依靠旅游业发展做好文章,旅游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在为地方经济盈收创富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今天,当我们再看这方4500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这里已不仅仅是人们休闲游憩的旅游打卡地,以绿色为主旋律的生态旅游发展正带动着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在共和县江西沟镇、黑马河镇等环湖乡镇,生态旅游为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催生出更多谋生的路子,有的农牧民走进景区谋得一份稳定工作,有的在家门口谋起了绿色营生,发展民族特色手工艺加工、经营农牧家乐和家庭宾馆等,靠湖“吃”湖的生态效益持续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更加多元,“两山”转化路径被不断拓展。

借旅“破圈”,

留住时光镌刻美

碧绿的黄河水自深谷峻崖间流出,波光潋滟的龙羊湖与“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刚柔并济,在一动一静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揽山河万里、纵峡谷万丈的磅礴气势。沿着黄河顺流的方向前进,土林地质景观形态各异,绵延起伏,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龙羊湖湖光山影,波光粼粼。从过去的电力工业小镇到如今的运动休闲小镇,韬光养晦后的龙羊峡借旅游“出海”,先破后立、向优而行,顺应青海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大势,因地制宜,不断在资源优势中补齐发展“短板”。

打破过去旅长游短的发展瓶颈,龙羊峡镇向着全域全季全时游发展,从过去单一的工业向当前的旅游业、运动休闲体育产业等多产业集聚发展,“旅游+体育”的发展路径不断延伸延展,为旅游产品多元化开拓了广阔空间,创造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资源不仅得以充分利用,且产业间得到相互补充,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全新起势,旅游产业的发展兼顾生态保护,也带动了一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近年来,突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这一主线,各级党委政府着力在顶层设计一体化、开发建设生态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管理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龙羊峡镇的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城镇品位大幅提升。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龙羊峡景区相继建成滨水主题公园、土林地质公园、龙羊大峡谷栈道观览区、水域游览区等景点,成为集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康健疗养、休闲运动等为一体的国家4A级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同时,加速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景区内基础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一大批环境风貌改造工程相继实施,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游客的文化旅游和运动休闲生活,龙羊峡镇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如今的龙羊峡,休闲小镇与景区相融发展,小镇独特的黄河旅游资源、水电工业历史文化、高原民族文化,助推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舒适度假的宁静镇区,观赏高原湖光山色,遨游滨水、户外运动,体验工业历史和高原民族文化,将旅游文化体育项目体验和相关产业延伸发展融为一体。

从龙羊峡看向共和县,积极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崛起目标,正在实施“文化+”“旅游+”“体育+”战略,着力推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

历史悠久,

厚重人文底蕴深

翻过日月山到达倒淌河,这里至今还流传着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美好故事,也吟唱着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因地理位置的重要,共和县成为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这里有着深厚的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和文化”历史文脉,历史上的“羌中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跨越境内,交通要道、文化多元,孕育了悠久的历史、荟萃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倒淌河,作为通往青海湖的必经之地,因东高西低的地理位置,自东西流而得名,有“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诗句赞美,自古就是进入青南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冲。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倒淌河以景区式发展吸引众多游客纷纷驻足,依托美丽的唐蕃古道之传说以及美丽“高原第一镇”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藏文化氛围,展示着时间的厚重。

看过河流到达草原,在位于共和县廿地乡羊让村和曲什那村的夏拉草原,旖旎风光被青海南山包围,在重叠峰峦间,流云、高山、草原等美景一览无余,恰江公路一穿而过。

此时正是草原最美的时候,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洁白的羊群如洒落的白珍珠,远处牧羊人的歌曲在山谷间回响,婉转悠扬令人心旷神怡。一场雨后,云雾缭绕在山峦之间,牧人的帐篷隐隐可见,不禁使人联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幽静和美好。

待到夕阳西下,草原被金色的光芒笼罩,牧归的人赶着牛羊往山间的帐篷走去,帐篷之上升起袅袅炊烟,好一副景美人欢的图景。

每年环湖赛举办期间,淳朴善良的牧民群众身穿民族服饰,随着音乐旋律跳起锅庄。

海南安多锅庄又称“安多锅庄”“海南新编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明快、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与其他地区的锅庄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的个性,体现淳朴、勤劳、热情、豪爽的民族性格,而且具有明显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及观赏等价值。

集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共和正以青海湖、龙羊湖为轴心,围绕“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夏拉草原——恰卜恰——龙羊峡”经典旅游环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拓展旅游业态,加快各节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拓展以倒淌河“高原第一藏城”黑马河“湖滨观日之城”为节点的生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二十二年时序更替,见证着一座城的沧桑巨变,也留下了奋斗者铿锵向前的匆匆步履。当发展的强音在时间中沉淀,今天的共和,正在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一次次拾级而上的攀登,正不断丰富文旅新内涵,树起文旅新标识。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