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作者: 时间:2023-08-10 12:37:02 浏览量: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 王筝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9日讯(记者王刚)“长江的上游、中游乃至下游,从远古时代就有文化的交流活动。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不同的地区的人会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也造就了波澜壮阔、底蕴深厚的长江文化、长江文明。”7月2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说。探访团当天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探访了该馆的“青海历史文物展”。

“青海历史文物展”是青海省博物馆的核心展览,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主办,青海省博物馆承办,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协办。

馆标创意来自这件“宝贝”

“青海历史文物展”参展文物6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52(套)。

青海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进先说:“这些文物都是见证青海历史的‘活化石’,印证了古代青海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干线的历史史实,反映了青海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表明青海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进先在青海省博物馆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留影。  记者王海 摄

青海省博物馆以彩陶文物最具特色。探访团走进“青海历史文物展”的展厅,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彩陶器。彩陶盆、彩陶瓮、彩陶瓶、彩陶鼓、彩陶壶等造型各异、纹饰精美。

“青海境内的彩陶文化跨度涵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宗日、齐家、辛店、卡约等文化时期。”青海省博物馆讲解员刘思宇向探访团成员介绍说。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厅内展出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 王筝 摄

“青海省博物馆的馆标,创意来自这件文物上的图案。”当探访团成员驻足观看一件名为“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的文物时,刘思宇介绍道:“该文物出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宗日遗址,宗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青海省博物馆馆标。王世威 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彩陶盆的内彩主体纹饰是四组双人抬物图案,每组两人面对面,背微弯,两腿分立,两臂前伸共抬一圆形物。四组人像间以横竖条纹相隔,下面饰以五条弦纹。

“整幅画面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很多学者认为,它生动地勾画出了远古先民共同劳动的景象,是远古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图案可能是‘多人共同从事祭祀’的场景。”刘思宇说。

两地发现的陶器符号或同源共祖

“青海江河连东土,河湟山川通西陲。”王进先说,“青海历史文物展”在内容策划上,是将青海“锁钥之地”的战略意义放到历史和地理的大背景中,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多重角度进行审视,并从“文化交流”的视角娓娓道出农耕与游牧、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中原与地方政治势力长期的碰撞与交融。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 王筝 摄

陈树祥也表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多件文物与湖北地区的有关文物或都有着联系。

“这些符号都是代表了什么?是原始的文字吗?”当探访团“90后”成员党成恩看到“青海历史文物展”展示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的彩陶上的符号时不禁发问。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的彩陶及其上面绘画的原始符号。 王筝 摄

“青海柳湾墓地是青海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原始符号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遗址。”刘思宇说,柳湾彩陶中经过整理的符号至少有195种,这些彩绘符号可能与中国原始文字、氏族制陶作坊的标志、氏族的徽号等有关。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青海柳湾墓地出土的彩陶。 王筝 摄

“青海柳湾彩陶上的不少绘画符号与湖北宜昌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造型和表达方式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说明两者有极大可能的同源共祖关系,或者彼此长期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陈树祥说。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青海柳湾彩陶上的不少绘画符号与湖北宜昌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造型和表达方式上有高度的相似性。 王筝 摄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青海柳湾彩陶上的不少绘画符号与湖北宜昌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造型和表达方式上有高度的相似性。 周国平 供图

据介绍,柳林溪遗址是城背溪文化的核心地区,其中发现了超过1000个陶支座,大多刻划了密集的纹饰与符号。柳林溪遗址发现的刻划符号,数量较多、内涵丰富、结构复杂,是中国汉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字的起源都有重要意义,时间比甲骨文还早3000年左右。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太阳纹彩陶罐上刻有太阳的图案。 王筝 摄

“不管是在当年的青海地区还是湖北地区,先民们都有着对太阳的崇拜、期冀。”注意到展厅内展出的文物“太阳纹彩陶罐”上的太阳图案,陈树祥想起了湖北的“太阳人”石刻。

陈树祥说,“太阳人”石刻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太阳图腾崇拜文物,1998年出土于宜昌市秭归县东门头新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遗址内,距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是宜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太阳神有数位,包括羲和、日主、东君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东君》就描写了楚人祭祀太阳神。”

“这串绿松石珠极有可能来自湖北”

“湖北的绿松石很出名,这里原来也有绿松石!”看到展示的一串绿松石珠,探访团“95后”成员冉珮惊讶说道。这串绿松石珠是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遗址出土的随葬品。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绿松石珠。 王筝 摄

刘思宇介绍:“尕马台遗址是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的齐家文化典型代表。这串绿松石珠不像是本地出产,极有可能来源于汉水上游的湖北省十堰市,流传于尕马台遗址。由此也可以推断,距今4000年前后,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游的湖北可能就有文化交流。”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人字弦纹铜鬲。 王筝 摄

“青海卡约文化中铜容器非常少见,这件人字弦纹铜鬲是罕有的珍品,是早期商文化影响到青海地区的实物见证。”关注到探访团成员对展厅内的文物人字弦纹铜鬲颇有兴趣,刘思宇介绍说:“青海青铜时代各文化中所发现的陶器、玉器、铜器、粟黍、小麦、骨器、海贝等遗存,反映出本地文化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南亚青铜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彩陶绘画符号与湖北陶器刻划符号高度相似

7月21日,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出的双耳粗陶鬲。 王筝 摄

王进先说,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多民族在此融合发展,共同创造了青海璀璨的文化。“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通过在青海省博物馆的探访,我们也感受到,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长江文化的发展和共进中互相融合、相互创新,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最后形成长江文化‘大观园’。”陈树祥说。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