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迈入“青铜时代”的门褴之前,人们对金属早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大约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红铜,很可能是在寻找各种适合于制造工具的石料时,作为一种适用的“石料”被发现的。它是一种延展性很强,又有光泽的材料。于是在当时大量简陋而笨重的石质工具中闪烁出金属工具的光辉。
一、黄铜工具的使用
偶然闪烁的金属光辉,并不能照亮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但它可以引导人们去思索,去探寻这种奇异的有光泽的“石料”的秘密。历尽曲折以后,人类逐渐摸索出治炼金属的奥秘。治铜的熊熊炉火,照亮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引导人类跨过通往青铜时代的门槛。
至于在中国古代人们何时开始点燃起冶铜的炉火,现在还难以取得准确的答案,但是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收获,使我们日渐接近这一问题获得解决的时刻。根据已经取得的考古资料,年代最早的铜制工具是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的遗物。在甘肃东乡和永登,都发现过这一文化的小铜刀,是用单范铸成,都属青铜器,距今约5000-4000年的产品。
古代冶铜图
在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址的发据中,也发现过一些小型的铜制工具,其中在胶县三里河出土的铜锥,经化验是黄铜器。至迟到3800年以前,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的居民,已经较多地使用小型铜制工具,甚至使用了铜镜,其中除了红铜制品外,已有少数青铜制品。
在从甘肃永靖的秦魏家墓地和大何庄遗址,广河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以及青海贵南尕马台遗址,都获得过齐家文化的铜器,其中的铜制工具有小刀、锥子、凿子和斧头,但形体很小,最长的小刀和锥子,还不到13厘米。在秦魏家墓地和武威皇娘娘台遗址,还获得了一些小的铜指环和用铜片制的装饰品;在尕马台遗址还出土了背面铸出纹饰的带钮铜镜。
出土兵器复原图
这些铜器绝大多数是红铜,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的两件铜器的含铜量达99.5%以上,也有一些是青铜器,例如秦魏家墓地出土的铜环和尕马台遗址出土的铜镜。这些铜器的制法,采用了锻、铸,说明当时的人们虽然还没有完全跨进“青铜时代”,但可以说为期不远了。有的研究者认为那时已是“铜、石并用时代”。不过,齐家文化的这些小型铜工具,还没有任何一件可以作为兵器使用。
二、青铜兵器的出现
远古的人们从开始利用自然界的红铜制造工具和治铸早期青铜器,到能够熟练地掌握铜、锡、铅的合金技术,是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的结果。
古代冶铜炉遗址图
现在我们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年代最早的技术成熟的青铜器,是距今约3200年以前的二里头文化的产品。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化铜炉的残壁、一些铜渣,以及铸造铜器时使用的泥质铸型——陶范的碎块。它们的出土说明当地有冶铸青铜器的作坊。这些发现,自然表明当时的青铜冶铸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从遺址的出土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产品除了凿子锥子和小刀等小型工具以外,还有饮酒用的铜爵杯和作为乐器的小铜铃,特别是有戈、戚和镞等,青铜兵器的出土。
它们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虽然在二里头遗址发掘中获得的青铜兵器数量不多,器类不全,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铜制品中看出兵器明显地与生产工具分开了。从上述意义讲,可以认为这是工具和兵器分道扬镳的关节点。
三、二里头遣址出土的三种青铜兵器
二里头遣址出土的第一种青铜兵器,是箭镞,属于远射兵器。镞体的形状都是扁平的,后面带有插接箭干的铤。有的形状不很规范,但已出现了形状相当规范的双翼有脊的镞,双翼向后伸展成倒刺,向前聚成尖锋。这种扁体的双翼铜镞,后来发展成商代铜镞的标准形态。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第二种青铜兵器,是铜戈,属于格斗兵器。1975年获得的一件铜戈还明显地保留着这种兵器的原始形态,全形很象一柄镰刀,只是上、下缘都有利刃,前锋聚成锐利的尖锋而已。它的“援”是直的,沿中线有凸起来的脊棱,由脊向两刃斜抹而下,到接近刃口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两条浅沟漕。援后接有长方形的直“内”,援和内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界,内的后尾带有四个齿槽。“穿”只有一个,方形,设在内上。
在遗址中采集到的另一件铜戈,全长32.5厘米,与上面介绍的一件相比,形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援”和“内”两部分的区别已经比较明显了。内的尾部向下弯曲,内上铸有云纹,上面可能锒嵌有绿松石,当时一定显得很漂亮。“穿”也只有一个,呈圆形,在内上。在“穿”和“援”之间、遗留着安过“柲”的痕迹,可看出所安装的戈柲直径约4厘米。戈是我国古代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兵器,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它形体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第三种青铜兵器,是铜戚,它与上述第一件铜戈出于同一座墓中。从形体方面看,它是从古老的斧类工具演变成的兵器。戚体窄长,戚刃圆弧状,后面有长方形的“内”。在戚体与戚内之间有凸起的“阑”。
四、奴隶社会为青铜兵器的发展提供了源泉
总体来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的铸造技术已有相当水平了,它们决不可能是第一代的青铜兵器。据此推测,青铜兵器的出现的时间,应该比这些出土物的时代更早。考古学界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还在作进一步的探讨。有人认为是早商文化,也有人主张是夏文化,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并不会妨碍我们得出下列的结论,就是我国古代跨入“青铜时代”的门,应在商朝之前,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夏朝。
征伐图
在有的古代史籍中,认为夏朝“以铜为兵”。这正反映了夏朝是青铜兵器开始出现在战场上的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开始,为了获得更多的奴隶、土地和财宝,就要进行掠夺,发动战争。于是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开始蜕变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的抢动,这样一来,为了战争的需要,为了镇压奴隶们的反抗,专门用来作战的军队正式组建起来。军队的组建直接促使专门为战争使用的特殊器械——兵器的进一步发展。青铜的治铸技术,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工艺,并为军队提供了新型的锐利兵器,用于征伐,扩大领地和掠夺奴隶及财富。
五、青铜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在中国的大地上,青铜兵器不仅在中原的二里头文化中出现,在西北的一些古代文化中也同样出现了铜制兵器,例如甘肃发现的火烧沟类型文化。火烧沟类型文化的遗存,分布在河西地区的山丹、民乐至酒泉、玉门一带,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最晚为公元前1600年,大致与传说中的夏文化的年代相当。以在玉门市火烧沟发掘的300多座墓葬为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随葬品有铜器。
出土的青铜兵器图
出土的铜器以模铸为主,红铜、青铜都有,除了斧、镢、刀、镰、凿、锥、针,以及作为装饰或服饰用具的泡、钏、管、镜形器等以外;也有矛、镞、匕首等铜兵器。有人认为在这里生活的民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在我国中原和西北的古代民族,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开始使用铜兵器的事实,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的青铜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兵器》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