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机器是第一生产力,无论什么行业,越来越多的被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了,我们活得越来越舒服。舒服到快忘了自己是谁,今天忆苦思甜下吧,小编对小时候干农活的场景,记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什么都靠人力,作为农村人,翻地,种地,浇水,除草,收割,打麦子都是一年少不了的活。

每次打好麦子,架子车拉到家门口,父亲就会把装满粮食麻袋背进去,母亲和我就会帮忙抬到父亲背上,用方言说,就是“策给个”。而方言里的“策”(读音cou)是一种特殊的帮忙。

常说的有:
“给老大策给个,把这一背篼粮食背过去”
“小王的脚崴了,你快策住点”
“你俩把他策上了医院里去”
“你妈妈病了,上厕所去了你策住点”

可以看出来“策”就是“帮扶”的意思,而“策给个”“策住点”这种行为状态,古代也有,和西宁话一个意思:
《张天师》剧契子“赏花时”曲:“强扶策医病里身,空凝望盈盈月下人。”
《警世通言》36回:“人从扶策知县,归到县衙,明日依旧判断公事。”
《杨家将》五:“可怜打得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帐下见者,无不酸鼻。仁美令府门外从人即策之去。”

以上的“扶策”“策之去”,完全可以理解为“策给个”的意思,虽然现在农活干的少了,但是“需要帮忙”的场景还是挺多的,如果您遇上了,希望还是“策给个”“策一下”哦,毕竟举手之劳嘛,您说呢?

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您的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是对小编的莫大鼓励,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下小编哦,我们一起为青海方言打call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