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东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凝聚工作合力,做好“治水、治气、治土、治村、治山”文章,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1至8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0.6%,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为45ug/m³,较考核基准年下降31.3%。湟水河民和桥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在“治水”上,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2018年已争取中央及省级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共5179万元,加快实施循化县清水河、平安区祁家川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民和水质自动监测站重建工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乐都工业园西区污水处理设施、临空综合园平西经济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等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大力推行河长制,全市现已确定3名市级河长、24名县区级河长,283名乡镇级河长、1435名村级河长,四级河长责任体系已建成。全市1745名各级河长主动认河,河湖调研、巡查、管护等工作常态化开展。
在“治气”上,积极发挥“抑尘、减煤、控车、治企”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中的项目带动作用,已争取大气污染专项资金2578万元。同时,督促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完成了民和天利硅业等11家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
在“治土”上,认真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需完成表层土壤样品1195件、已完成1185件,需完成农产品(牧草)点样数602个、已完成66个。认真开展建立更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库储备工作,已将互助县威远镇白崖村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等项目上报省环境保护厅。推进重点企业用地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共88家企业,已完成了65家企业调查工作。
在“治村”上,大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已争取到24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污染处理、公共厕所修建等工程。同时,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户清扫、村收集、乡或县转运处理”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平安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在“治山”上,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全市共完成造林26.6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森林经营17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86万株,参加人数54.2万人次。大力推进集中连片造林绿化样板工程,在曹家堡机场周边区域实施规模化造林3.33万亩。推进经济林建设,在脑山地区建设树莓经济林,在适生地区建设杏、软儿梨等杂果经济林,目前已完成8900亩。形成了民和以核桃为主、乐都以大果樱桃为主、平安以油用牡丹为主、互助以树莓为主、化隆以沙棘为主、循化以核桃及杂果为主的经济林发展格局,总面积达33.2万亩。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