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和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记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起点,因为这里是世界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世界第一大佛是释迦牟尼,这两位都是有真人的)。正是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又叫“黄教”,带出了“达赖”和“班禅”两个徒弟,并不断转世下去,成为了现在藏传佛教最主要的一支流派。
宗喀巴大师生于1357年,传说他出生的时候,她的母亲剪断脐带,血滴在地上,那里之后便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宗喀巴后来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却无法回乡省亲。他寄信安慰母亲,并让她包树修一座塔,“见塔如见儿面”,于是在信徒们的心中,这座塔、以及塔里的菩提树便是宗喀巴大师的化身。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
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六大寺除了我们现在所在的塔尔寺,另外5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所以,拜访塔尔寺便是了解藏传佛教的开始。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
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
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下面经幡前的柱子,有它,就意味着是佛学院,然而游客却不得进入。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在塔尔寺三绝中,酥油花是最令人感动的一种艺术。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纯的一种洁白油脂,配上各色颜料,塑雕成各种佛像、人物、花鸟走兽和亭台楼阁。然而酥油的融点很低,必须要在冬天零度状态下才能进行雕塑,而且僧人在雕塑时,必须将手先浸泡在冰水里,让自己手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才能进行雕塑,所以当佛像塑成时候,很多僧人的手也都冻废了,非常令人感动。
到塔尔寺感受到的就是广博无垠的佛学文化,不管你有没有佛教信仰,在这里都能洗涤你尘世中的奢想,一切回归向善的最初本质。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