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全域旅游新时代 尽显青海好风光

作者:掌上西宁 时间:2019-07-24 10:21:48 浏览量:
全域旅游新时代 尽显青海好风光

近两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不断提升、完善县域内交通、游览购物、邮政服务、环境保护、安保设施等工作,全面优化全域旅游环境,促进了旅游产业向高品质发展。

图为祁连美景。摄影:王伟才

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简单点说,就是处处可游的“大景区”。

青海,中华水塔,高原之巅。曾经的旅长游短、季节性旅游困局,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正在一步步得以破解。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我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继续呈现较快增长,1至4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87.2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实现旅游总收入59.66亿元,增长33.9%。

这个春夏,青海旅游春潮涌动。在全面建设全域全季旅游,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的号召下,全省上下纷纷响应,从旅游目的地到旅游景区,从特色小镇到美丽乡村,从政府到企业,全域旅游正在逐步实现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全域旅游发展图景日渐清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步入新时期,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也就翻开了青海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浩说,新时代,全国各地正迸发出全域旅游的源源活力,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旅游业来支撑和推动。如何找准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适应问题,急需进行顶层设计,强力加以解决。

2015年,青海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上,我省首次提出“全域景区化”旅游发展新理念: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青海全域旅游雏形显现。

2016年,《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以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2017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掷地有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围绕旅游名省建设,着眼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放求解思维,促进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今年4月27日,十三届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再一次为全省旅游指明了方向。

5月,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在海南州、海东市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从全省战略层面全力推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密集而出,青海打造全域旅游从“理念”、“政策”层面,不断深入到“具体操作”层面。

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结合省情,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推进全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域旅游发展图景日渐清晰。徐浩说,随着旅游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从中央到地方,旅游业链条越来越长了,旅游覆盖面越来越宽广,旅游深度也在进一步拓展延伸。对于游客来说,全域旅游的推进带来的是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如今,伴随全域全季旅游的发展,一项项涉及管理体制、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正在加速落地。

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明显

随着全域旅游的叫响,全省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数字令人振奋:

从量上看,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迈上3000万人次新台阶,达到3484.1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81.53亿元,同比增长23%。

从增速看,2011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7.1%和16.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

从贡献率看,根据相关部门测算,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社会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

由此看来,在旅游产业加速成长的今天,旅游作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地位越加凸显,无可厚非。

茶卡盐湖、美丽卡阳、边麻花海……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投资热点和经济发展新引擎。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发挥旅游产业优势,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培育特色支柱产业,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在拓展旅游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

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仅2017年,旅游项目总投资达364.7亿元,到位资金199.3亿元,比“十二五”的五年旅游总投入120亿元多79亿元。目前,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已开工建设。海北州金银滩—原子城、天境祁连、门源、坎布拉、湟中藏文化博物馆、互助纳顿庄园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旅游要素明显改善。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要素的极大改善,通达性进一步提高,旅游交通更加便捷,为旅游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到2017年底,全省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8家;星级饭店339家;旅行社308家;乡村旅游接待点3111家;各类旅游车辆1486辆,全省综合接待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为此,我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等各领域相加相融,推动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竞相发展。仅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借助一粒粒大青盐,去年实现旅游总人数276万人次,总收入2.27亿元。

5月23日,覆盖省内43家优质景区的青海旅游景区一卡通正式面向全国发售,真正实现了“一卡畅游大美青海”,这标志着青海旅游向全域化、品质化、智慧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每一条山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乐都卯寨,昔日穷山沟,今日声名鹊起。”徐浩说,像卯寨这样的山沟,青海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有序利用,青海每一条山沟都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卯寨,位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在能人带动下,现已成为一处集民俗文化游览、蔬菜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并被我省列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老典型示范村。目前正向国家AAA景区迈进。

可以说,卯寨是青海一处风景带动一片村镇、“全域游”打造幸福家园的一个缩影。

阿来寿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去年七月份开始试营业,一到节假日游客爆满”。在当地,很多群众和阿来寿一样都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之路。和卯寨、边麻沟一样,在全省各地,旅游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通过旅游转化为金山银山。

目前,全省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71.76万人,发展农(牧)家乐3111家,14195人,12万农牧民从中受益,两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实现脱贫,广大群众在旅游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青海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应该发展的产业是旅游。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青海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对此,徐浩说,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青海,必须打造全域旅游,拓展旅游空间,实现由城市到乡村,由平原到山地,由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的拓展;延伸旅游时间,实现由一季向四季、由白天向全天、由全天到全季延伸。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实现优质旅游,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推动省内大众游和对外高端游发展,力争我省旅游业在全国有一席之地。(青海日报)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