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西藏易贡藏刀传承人打造铁花火影的艺术品

作者:新华社客户端 时间:2019-08-05 11:39:37 浏览量:
西藏易贡藏刀传承人打造铁花火影的艺术品

易贡藏刀制刀工艺非遗传承人牛琼在制作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新华社拉萨6月14日电(记者多吉占堆、边巴次仁)铁花四溅,火光耀眼,牛琼手上长长的铁条此时已在炉子里烧得通红。

1966年出生的牛琼,是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的制刀人。

用三种不同质地的铁矿混合打制而成的铁条,放进模型中,用火淬炼,再将模型里烧红的铁拿到打铁的简易机器中,一头用手握紧,一头在机器里反复敲打,打成刀的雏形铁片。

牛琼干这一行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他回忆,自己十三四岁时,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制刀技艺。

烧铁的炉子是用土石砖垒砌而成的传统炉子,但所用燃料必须是松木炭,以便控制火候。需要耗费大量气力的打铁流程,已经由机器代替了手工抡大锤的作业。

西藏易贡藏刀传承人打造铁花火影的艺术品

牛琼在打造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刀形铁片再经过粗石打磨,专用工具削平,打出刀锋,再将刀锋烧红,反复浸泡。

这样的制刀工艺,已在当地流传了近400年。牛琼是当地工匠中技艺最好的一位。

完成刀锋制作,进入最关键的环节——刀面打制。此段流程,要用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其间,用红盐水反复浸泡刀,每次3至4个小时,同时反复磨制,最终刀面上会显现出自然的纹路。

这就是西藏易贡藏刀的打制过程。2007年,易贡藏刀被列入了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琼是第六代传承人。

易贡藏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刀面纹路的永不消退,与刀身一体。混合了三种不同质地的铁料造就了三种不同的纹路形状,将易贡藏刀分为彩虹刀、水纹刀和火焰刀。

西藏易贡藏刀传承人打造铁花火影的艺术品

牛琼在检查藏刀打造情况。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彩虹刀的打制是最普遍的。”牛琼说,制刀的三种铁源自当地的矿山,分别被称为“易贡妞日铁”“帕根森布铁”和“工布扎松铁”。

传说在旧时,一把易贡藏刀的价值可抵得上一百只羊的身价,便有了“鲁加玛”(藏语鲁为羊,加为百)之美名。如今,一把彩虹刀的价格也在几千元上下。

藏刀源自高原上藏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活必需品。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藏刀已演变成了一种颇受欢迎的工艺品。

话语不多的牛琼,制刀时更显孤独。因为目前没有徒弟,所有工序都需要他一个人完成,打制一把刀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的哥哥杨青多吉不懂这门技艺,所以只负责销售和外联。去年,他们的藏刀销售收入达到10多万元。

“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易贡藏刀长短刀兼有,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接受定制。”杨青多吉说。

西藏易贡藏刀传承人打造铁花火影的艺术品

牛琼在展示他制作的藏刀。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兄弟俩已经注册了“易贡”“牛琼”等数个商标,意在发扬自家的祖传制刀技艺。牛琼说,只要有人愿意学,就一定教,“之前也带过不少徒弟”。

牛琼所说的徒弟,是指易贡乡江拉村的一批制刀艺人。江拉村与牛琼所在的地方仅隔几公里。这里的藏刀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闲季节有20多人一同打刀,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这门手艺也成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史料记载,易贡所属波密县,历史上曾有过独霸一方的“波密王”,易贡藏刀便是王和王的军士所用的武器。

与西藏颇具名气的“拉孜藏刀”“恰嘎藏刀”相比,易贡藏刀刀把和刀鞘的制作稍显朴素简单,但这并不影响易贡藏刀由独特原料加工而成的锋利、细长、精美、大气。

易贡,藏语意为摄人心魄之美。易贡藏刀,更是有这样的魅力。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