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它的地理位置很尴尬,远离中东部人民,却又不是边陲省份,只有一条青藏铁路贯穿,就是这么一处尴尬的地方,游客却接踵而至、逐年递增。如果人生一定要去一个地方的话,我想你可以把青海列入其中。
青海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虽然不若沿海城市那般的灯火辉煌,但这里有着高原独有的圣洁灵气,无数人为了寻求心中那一份安宁走上这片“朝圣之地”。红墙金顶、白塔屹立,塔尔寺应该是青海最负盛名的一座寺院了。塔尔寺以壁画,唐卡,堆绣,酥油花闻名,每一样都值得你去细细观赏和品味。
走进香火旺盛的塔尔寺,首先看到的是为了赞颂佛祖释迦牟尼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八宝如意塔。一塔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起名为莲聚塔;二塔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起名为菩提塔;三塔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为佛陀后寻找丢失的侍从,并为他们讲解佛法、修行解脱而建的初转法轮塔;四塔是有欢庆佛教获得胜利寓意的降魔塔(降伏外教塔);五塔叫做降凡塔(天降塔);六塔是为了纪念佛祖以其大慈大悲之心平息了诸比丘僧人内部争端的功德而建造的息诤塔(和平塔);七塔信徒弟子们为祈愿释迦牟尼长生不老,佛法永存而修建的祈寿塔;八塔是有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寓意的涅磐塔。
塔尔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
酥油花馆的精致让人印象深刻。酥油花是用酥油雕塑的技艺,酥油只有在寒冷时保持固态。为了塔尔寺每年正月十五的酥油花灯节,艺僧需要手蘸冰水塑形长达月余,古代时作品却只展示一晚。这是取昙花一现之意,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在这里,你常常会看见虔诚的信众在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很多人难以理解这种会在生理上受极大折磨的行为,但是这在信徒眼中,跟喝水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又日常,这便是信仰吧。
这些磕头的虔诚信徒和僧众,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民,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而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十万次。
第一次看到朝圣的场景,不得不对信仰的力量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无关年龄与性别,自带干粮,风餐露宿。双手合拢、屈膝、跪拜、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掸去这朝圣路上的每一粒尘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心问佛,这数千年的跪拜和叩首,便拜出了闻名的藏传佛教 。
这里的神圣不言而喻,虔诚的信徒,清静的寺庙,栩栩如生的佛像。置身在这厚重的藏传佛教文化中,你只需接受灵魂的净化,感受塔尔寺那种与世无争的祥和。
塔尔寺的来源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度母殿(黄教)宗喀巴说起。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了格鲁派,成为一代宗师。
宗喀巴离家赴藏学法六年后,因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于是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塔內包着一颗依然在生长的菩提树,据说菩提树的叶子,都呈现不同的佛像。因先有塔,后有寺,故曰为“塔尔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塔尔寺也是为了纪念“第二佛陀”宗喀巴,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在这里,不用时间作为生命的刻度。僧人转经筒、通五目、读经书、冷手捻酥油;信众听佛、听经、许愿、磕长头。这里,用虔诚诠释轮回。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