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发生了8.1级的强烈地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发生地点人迹罕至,这次强烈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地震,仅次于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时,震区还连续发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区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国道109线)多处断裂,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
主要数值
昆仑山地震纪念碑
发震时刻
2001年11月14日17点26分
经纬度
北纬36.2度,东经90.9度
震中位置
中国青海省昆仑山口西
震级
里氏8.1级
伤亡情况
无人员伤亡
震前异象
发生于青海与新疆交界的昆仑山地区的8.1级地震之前,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就观察到野生动物的异常反应。
地震发生时,由沱沱河帐房保护站负责人木玛扎西带领的巡山队正在可可西里腹地西部西金乌兰湖一带开展反盗猎行动,据称:地震前最先看到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狐等各种野生动物四处狂奔,似乎大难临头,然后听到一阵猛烈震耳的轰鸣声由远而近,西金乌兰湖涌起层层巨浪,浪高达2米左右,浪花拍向湖岸,溅起团团白雾。另据反映,地震发生时刻盐湖等中小湖泊像开水一样沸腾,惊心动魄。
昆仑山地震
地震发生前,野生动物有种种异常表现:109国道沿线的电线杆上,平日傍晚蹲满了红隼、褐背拟地鸦等禽类,而在地震之前的几天里一只鸟也见不到;野牦牛往年初冬分布于保护区的种群数量不超过400头,而地震前的一星期里,库赛湖以南、五道梁西北地区野牦牛大量密集,最大的群体上千头;藏原羚一反过去的温驯,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据楚玛尔河保护站负责人王周太等介绍,11月12日前往五道梁途中看到了这样的场面:成群结队的藏羚、藏野驴、藏原羚以及小型哺乳类动物都争先恐后地沿青藏公路向东(远离震中方向)迁徙。这些现象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依据。
地震起因
昆仑山8.1级地震破裂主要由北西西向左旋走滑主地震破裂,北东东向张扭性分支地震破裂,地震鼓包,张扭性裂陷规律性组合而成。地震鼓包长5-30m,宽1-15m,高0.2-2m。地震裂陷宽30-50m,长25-40m,深0.5-6m。在青藏公路西侧,河流高河漫滩,河床,山麓斜坡上的小型冲沟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2.6-4.8m,人工水坝被断层左旋错动3.2m。在青藏公路东侧,光缆和铁路施工便道被地震断裂左旋错动3.5m,河流阶地和河漫滩各左旋错动4.3m和3m.地震破裂的空间产状,破坏方式,工程危害与地表地质状况,岩土结构组成,工程设施力学性质存在密切关系。
地震影响
折叠
通讯中断
地震发生后的5分钟,也就是17时31分,\"兰-西-拉\"光缆\"纳赤台-五道梁\"段中断。\"兰-西-拉\"光缆是西藏与内地通讯联系的重要途径。
折叠
青藏铁路
发生在昆仑山一带的地震,对青藏铁路南山口到沱沱河400公里的建设工地及生活设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施工单位房屋出现裂缝,有此驻地的房屋和围墙倒塌,设备被砸。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受到破坏。
由于地震发生时,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在野外作业,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隧道施工和高空作业,其他施工也作了相应调整。被中断的施工通信进行了全力抢修。
频发地带
青海省东昆仑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地震环境之一。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地震,包括2001年的那场8.1级强震。由于所处无人区、地震遗址保护完整、地表丰富,便于开展研究。沿昆仑山活动断裂百余年来曾发生1971年3月24日托索湖6.8级地震,1963年4月19日阿拉克湖东7级地震,1937年1月7日花石峡7.5级地震和1902年11月4日阿拉克湖西7级地震。
参加2004年昆仑山地震考察的法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古地震专家刘静说:\"初步研究结果,专家组认为3500年-4000年以来这里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现在我们研究的是首先确定有过几次事件,然后通过采集这些探样来确定每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测出地震之间的间隔,比如说是1000年还是800年发生一次。通过以往的地震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在这个断裂带上什么时候发生地震,震级大概有多大,这样就可以对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遗址研究
昆仑山地震所形成的各种地表破裂现象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且保存最完整、最壮观、最新的地震遗址,同时也是研究地震构造背景、成因、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珍贵资料。
作为全球进入21世纪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遗址,昆仑山大地震遗址也备受中外科学界关注。地震发生后,已有超过40个国家的科学家向中国地震局提出了科学考察的请求,而来自法国、日本两国的地震学家也已多次前往地震遗址与中国地震专家一同进行考察。
这次地震形成的破裂带所蕴含的丰富的地震形变及组合特征、位移性质和位移量等等信息,不仅是研究地震构造背景、成因,而且也是研究区域地壳运动特征、青藏高原内部运动学、动力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珍贵资料。同时,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新鲜程度和完整程度,现象越新鲜、越完整,研究价值就越高。昆仑山大地震发生不久,因此更具研究价值。
近两年来中外科学家的多次科学考察活动,不仅弥补了青藏高原北部缺少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学参数的空白,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变动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同时,也将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如何避让和防范具有发震能力的活断层、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我国曾发生过许多大地震,但对于地震遗迹而言,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并且加以保护,经过多年的风雨,致使许多地震遗迹大多失去了当初的本来面目,为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昆仑山大地震发生不久,其现象还很新鲜,不失时机地对地震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使其免遭破坏,为将来的科学研究留下一笔宝贵的实体资料,为游客留下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