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格萨尔》史诗在青藏高原村落活态传承

作者:新华社 时间:2019-11-06 12:16:26 浏览量:

新华社西宁3月13日电(记者白玛央措 魏玉坤 王金金)柯曲河畔冰雪正在消融,牧民家中飘着酥油茶的香气。55岁的周吉是德尔文村的一名格萨尔说唱艺人,天刚蒙蒙亮,他已起身准备早餐。

德尔文村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的草原深处,平均海拔4300米。传说这里曾是格萨尔王和他的三十员大将驰骋纵横的疆场。

周吉的父亲和叔叔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说唱艺人,因从小受熏陶,15岁那年他学会了史诗中的《霍岭之战》。“小时候总能看到父辈们围坐在草地上,你一段我一段,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史诗。”

《格萨尔》史诗在青藏高原村落活态传承

华毛给父亲周吉倒了一碗酥油茶。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摄

据柯曲镇党委书记才洛太介绍,德尔文村共有260户、860多名牧民,其中大约80%的牧民都会说唱《格萨尔》史诗。德尔文村的村民们坚信,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格萨尔时期。

中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认为,经历了上千年的传唱,至今仍被口口相传的《格萨尔》是民族的、集体的记忆,它的文化是由全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受到藏区群众的广泛喜爱。

在德尔文村,《格萨尔》史诗是牧民们的“集体记忆”,传承《格萨尔》史诗成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我们会在冬天农闲、孩子们放寒假的时候集中培训学习《格萨尔》,主要学习史诗说唱的音律。”周吉说,村里每年大约有30名小学、初中生会参加。

德尔文村村民们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经常举行一些与《格萨尔》有关的节日活动和宗教仪式,如艺人竞赛、格萨尔马背藏戏等。“每年的藏历12月15日是格萨尔王的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一天,我们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里说唱。”周吉的女儿华毛说。

“村里人都说,如果想听精彩的故事,就听我父亲的,如果想听动人的声音,就听我的。”华毛对自己的歌声很有信心。25岁的华毛最喜欢演唱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杜鹃六声曲》。

“阿拉拉姆阿拉鲁,塔拉拉姆塔拉……”华毛总将这一段哼唱给襁褓中8个月大的女儿,“她有时候也跟着咿咿呀呀的,好像听懂了似的。”华毛说,德尔文村许许多多的孩子都是这样慢慢学会说唱《格萨尔》的。

2006年,德尔文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命名为“格萨尔文化史诗村”。截至目前,果洛州25名《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中,19人出自德尔文村。

2014年,中国格萨尔文化(果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成立。

德尔文村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格萨尔》史诗文化博物馆,馆内展示了格萨尔的生平事迹以及很多《格萨尔》史诗传承艺人的照片和简历。博物馆的一楼是德尔文村说唱《格萨尔》史诗的场所。

“德尔文村修建了格萨尔文化风情园,政府希望通过文化扶贫让村民增收致富。”才洛太说,风情园每年夏天接待约2万名游客。人们在感受青藏高原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牧民们的《格萨尔》史诗说唱表演。

《格萨尔》史诗在青藏高原村落活态传承

周吉站在牛圈里。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摄

距离周吉家不远处是当地政府为牧民们修建的新村,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有了固定居所。蜿蜒的道路沿着扎西拉岗山一路向北,将散落在草原的牧户连接在一起。

华毛手捧洁白的哈达在家门口的草地上唱起《杜鹃六声曲》,高原的寒风将她的脸颊吹得通红,悦耳的歌声在雪山环绕的村庄里久久回荡。数不清的故事与旋律传唱在草原,一代又一代。

“《格萨尔》史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这种口口相传的活态传承形式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格萨尔研究者降边嘉措说。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