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博展厅内,观众在青海省出土的汉代铜马、东汉木牛车等文物前驻足观赏。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 李如意)昨天,《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在首博开幕,400余件(套)文物讲述青海往事新事,舞蹈纹彩陶盆、金牌信符等国宝级文物登场。
此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从源远流长、汉风羌道、吐谷浑国、吐蕃东进、海纳百川等方面讲述青海往事,展望青海未来。
展厅里,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诸多文化类型的“代表”文物纷纷亮相。其中一件双人抬物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红陶盆上绘制的黑色花纹至今清晰。讲解员介绍,这是我国最早祭祀场景的“照片”,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绘制的主题是4组相向而立的人物,背部弯曲、双臂前伸共抬一圆形重物。4组纹饰之间以横竖条纹填充,人物和横线之间用竖线间隔开,下面是平行纹,口沿饰三角纹和斜线条纹,盆外彩绘有平行带纹和单钩纹。
展厅中还有不少国宝级文物,一件七星纹铜镜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面铜镜;一件金牌信符,背面有“皇帝圣旨”字样。据史料记载,明王朝共制作41面金牌信符。但目前已知仅存这一件。
首博专家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400余件(套),展示青海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在每部分中单列出青海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展现“一带一路”中青海所蕴含的文化交流信息。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30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