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作者:旭东读史 时间:2019-12-30 13:14:09 浏览量: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西宁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

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

1962年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

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

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2003年底,辖23个街道、26个镇、24个乡、6个民族乡,934个村(牧)委会、165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7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由4个调整为3个:撤销三其街道办事处,并入马坊街道办事处。

2006年8月,西宁市:新增1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56个(26镇30乡)调整为50个(27镇23乡)。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青海省西宁市概况

 

西宁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

折叠

气候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水文

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