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作者:原来我在情上 时间:2020-01-10 12:47:13 浏览量:

传奇开始的地方,因为著名歌王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美妙音符而闻名,相传为他在此与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作。让青海湖北岸一块海拔3210米的美丽草场成为了人们神往的浪漫之地,歌里那令人沉醉的地方就是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在藏语里叫“扎西雅莫塘”,意思是吉祥盛夏的草原,据说金银滩名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在绿色的草滩上繁花似锦,黄色和白色成了抢眼的色块,黄色的是金露梅,白色的是银露梅,因此被称为金银滩;二说是因为草原丰饶,牛羊成群,从而盛产乳制品,黄的是酥油,白的是牛奶,所以被当地人称作金银滩。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著名导演凌子风还以此景拍摄了一部反映农奴翻身得解放的电影《金银滩》,于1957年公映,在那样的特殊年代,这样的红色电影不管是内容上还是主题上都是无可挑剔的,然而这部电影只公映了几次就突然从电影院消失了,跟着电影一同消失的还有地图上金银滩这个地名。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金银滩的传奇由此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武器成为大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成为国际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的工具,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重大因素。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一再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一时间,核讹诈、核战争阴云密布在新中国上空。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劣。毛泽东下决心要发展新中国的原子能科学。他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角度,对核战争做出了深刻分析。于是,在1955年11月,一届全国人大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3年后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现在的中核集团公司),主管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宋任穷任部长,刘杰、钱三强任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同时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钱三强兼任所长。这是新中国最初建立的原子能机构。很快,中国发展原子能科学的愿望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1957年10月15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其中规定:为培养设计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干部和生产原子核武器的专家,苏联政府保证供给中国生产原子弹的全部技术资料,带有训练使用和战斗用的成品样品……并帮助中国设计和建设研究原子弹结构的设计院(代号221)。

“221”这个代号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最高的文件中。 因为搞原子弹要有研究、制造的基地,而这个基地也必须找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因此厂址的选择,是工程设计的第一步。鉴于厂址具有高度的机密性、安全性和隐蔽性,必须有利于战备;又由于投产后基地要进行爆轰实验,占地面积要很大,还要留有发展空间,另外水、电、交通条件也要好。中国二机部九局局长李觉等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先后在四川、甘肃、青海选点。最初倾向于甘肃张掖,但又认为与兰州铀浓缩厂太近,不利于战备。 正在踌躇之际,1958年3月,青海省第一书记高峰建议把核研制基地放在金银滩,于是大家的目光聚集在金银滩。最后经过勘测发现金银滩距西宁不远,交通相对发达,运输不成问题;此地水草丰美,具有比较好的水电条件;地处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地域广阔,这些条件都符合对221厂址的选址要求。1958年7月邓小平主持中央会议很快批准了他们的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221厂”。

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金银滩秘密建设,而这时的金银滩已从中国的所有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绝密之地的“221厂”,221厂对外的名称为“国营综合机械厂”,掩护名称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诗人眼里的风景总是浪漫的,而实际上这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部分时间这里高寒缺氧,无霜期短,气压低,空气干燥,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平均海拔3300米左右。

1958年5月,时任二机部九局局长的李觉带着一支20多人的队伍、三顶帐篷、四辆解放牌卡车和四辆苏制嘎斯69越野吉普车,开始了中国核电人在金银滩最初的艰苦创业。随后,来自中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转业干部和战士,冒风寒,顶酷暑,先期到达这里,从搭建帐篷开始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原子弹研制工作融科研、设计、制造、建设、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工业体系,最重要的是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和核材料生产。不仅有一批如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世界一流的核物理科学家汇聚至此,此外还有铁道兵师、工兵师、二机部安装公司、交通、邮电及甘、青两省相关人员共5万人投入施工。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由于金银滩的建设异常艰苦,为适应高原气候条件,基地警卫人员主要从本地招收入伍。出于保密原因,军车拉着新兵在草原上兜了三天三夜,给人以走了很远的感觉。很多士兵退伍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就在家乡当兵!

221基地建设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协定,撤走专家,核工业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严峻选择。陈毅元帅说:“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字弹搞出来!”为鼓舞士气,时任二机部部长刘杰提出,“第一种试验性产品名称以苏联毁约的596为代号,寓意争气弹。”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为保证基地的后勤供应,中央责成商业部、青海、甘肃两省商业厅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供应基地后勤。1962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诞生。二机部正式向中央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规划。受“大跃进”的影响,直到1963年,金银滩原子弹研制基地建设仍然很不理想,二机部决定,核武器研究院不能等基地全部建好再搬过去,必须立即搬过去,许多实验工作赶紧做起来。1963年秋,核武器研究院整体搬迁至青海金银滩基地。1963年11月20日,在基地成功进行了缩小比例的聚合爆轰试验,次年6月成功完成了全尺寸轰爆模拟试验。

1964年的一天夜里,第一枚原子弹在221二分厂完成总装后,从位于二分厂以南0.5公里处“上星站”小心启运,徐徐开向新疆罗布泊。1964年10月16日15:00,新疆罗布泊,中国人第一次荣耀地将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随着这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中国向世界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过后,科研和生产工作者又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继续奋战,两年又8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这两颗核弹的爆炸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力量,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举斩断了当时超级大国在中国头顶挥舞许久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大棒,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影响。从那个时候开始,221基地又成功完成了16次核试验,为我国核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经过30年的建设,八十年代末,一个具有现代化规模的集科研、生活、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生产基地矗立在金银滩草原上。1987年,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转移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1994年6月15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二一厂向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正式签订了移交协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化剑为犁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95年5月15日,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实现全面退役。这座封闭了30多年的军事禁区,二二一厂撤点销号的任务园满完成,还大草原一片净土和蓝天,实现了厂撤点销的软着陆,光荣地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如今的“221” 称为“中国原子城”,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西海镇当地的民族风情、俊美山川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融为了一体。这里依然保留着部分221厂基地的实物,那些充满时代感的老建筑向人们展示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历程。它们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金银滩的传奇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中国原子城(代号221)正在以其特有的历史和崭新的面貌被世人所熟悉、所敬仰。曾经的神秘禁区,现已成为新兴的高原小城,镶嵌在青海湖和祁连山之间,成为大美青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金银滩的传奇还将继续。

以上内容和图片均从网络整理。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