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黑陶如今已有几十个品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陶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明之一。
人类使用陶器的历史已逾万年。
陶器最初以实用器的面貌出现,但是很快,人们便赋予了陶器以艺术的内涵,陶从此成为了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
黑陶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灯塔乡是班玛黑陶的诞生地。
班玛黑陶完整地保留了原始陶器的制作工艺。
时代的诉求,赋予了班玛黑陶以别样的风貌。
谢格太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玛黑陶的传承人,他从事班玛黑陶的制作已近40年,对他而言,班玛黑陶是一门传自父辈的技艺。
班玛县灯塔乡是谢格太的故乡,这个被森林覆盖、被溪水环绕的富庶之地,不仅盛产优质陶土,而且还保留了一种以泥条捏塑法为主的陶器制作工艺,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陶器制作工艺。
古老的黑陶技艺
我国著名的黑陶产地有3处,一处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一处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另一处就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云南迪庆的黑陶是用泥片拍打塑型的,这种工艺与江苏宜兴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十分相近,史学家普遍认为,迪庆黑陶很可能是从内地流入云南的。”谢格太说:“玉树囊谦黑陶,使用的是模具工艺,唯有班玛黑陶保留了泥条捏塑技艺。”
泥条捏塑是将揉搓好的泥条,盘筑成器皿的大体样子,然后手工捏制成器,这种工艺在距今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便已使用。
史书记载,班玛黑陶诞生在古老的象雄文化时期,是通过西藏山南、工布等地传入青海的,可是在谢格太看来,班玛黑陶的历史显然要比史书的记载悠久很多。
“在卡若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用盘条捏塑法制作的黑陶器,这说明黑陶早在人类文明的滥觞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了青藏高原。”谢格太说。
卡若文化是发现于西藏昌都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一门几乎凋敝的民间技艺
无论班玛黑陶出现在什么时间,它都曾经深刻地影响过高原人的生活。
在谢格太的记忆中,数十年前,生活在班玛地区的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黑陶器皿,它们或是罐,或是杯,或是碗,或是壶,班玛黑陶是那个时代班玛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玛黑陶逐渐被取代,甚至被淘汰。
“班玛黑陶笨重、易碎,就实用功能而言的确比不过金属或是塑料制品。”谢格太说。
随着班玛黑陶的式微,黑陶艺人也渐次寥落,到了谢格太父亲那一代,会这门手艺的人,在班玛县不超过10个。
恢复班玛黑陶
班玛黑陶的制作工艺一共有十二道工序,谢格太从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习制作班玛黑陶,可惜谢格太14岁那年,父亲便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后,谢格太学过很多手艺,可他始终无法忘怀的依旧是班玛黑陶。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没人用了?要是再不保护,班玛黑陶恐怕真的要失传了。”谢格太想。
上世纪90年代,谢格太开始尝试着重拾这门古老的技艺。
因为童年时的记忆实在是太模糊了,谢格太对班玛黑陶的重拾经历了太多次失败,可是他从没有放弃。
“班玛黑陶是一门优秀的民间技艺,绝对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谢格太说。
经过几年的摸索后,谢格太终于掌握了班玛黑陶的制作技艺,班玛黑陶这门曾经面临失传的民间技艺,终于在谢格太的努力下复活了。
在黑陶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实验成功后,谢格太开始将制作的黑陶制品拿到市场售卖。
“当年我制作的黑陶器皿,都是一些生活用具,有一次,一名外地游客拿着我制作的黑陶罐说,这不就是一个骨灰坛吗?”谢格太回忆说。
这件事对谢格太的影响很大。
“说实话,我那时候制作的黑陶器皿的样子的确太陈旧了。”谢格太说。
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地在器皿中融入一些文化因素,以提高班玛黑陶的文化品位。
又经过几年的努力后,谢格太制作的班玛黑陶终于打开了销路,有了市场影响力。
班玛黑陶成为富民产业
2011年,谢格太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3年,谢格太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9年,谢格太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令谢格太没有想到的是,班玛县成立金色班玛扶贫产业园后,谢格太成为第一位被邀请入园的民间艺术家。
“入驻产业园后,政府无论在政策还是资金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谢格太说。
这一年,谢格太在扶贫产业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开始招收徒弟,扩大生产规模。
谢格太招收的徒弟都是班玛县的建档立卡户。
“我要用自己的手艺回报社会。”谢格太说。
通常情况下,一名学徒通过半年的学习就能掌握班玛黑陶的制作工艺,建档立卡户进入谢格太的工作室后,第一个月就能拿到工资,技艺成熟后,则实行计件薪酬制,工作时间自由支配。
“这样一来,来我这里工作的人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从事别的工作,收入自然增加了。”谢格太说。
卡恩来自班玛县江日堂乡多日麻村,她的丈夫瘫痪在床,女儿仅有8岁,得知卡恩有学习班玛黑陶的意愿后,谢格太就将卡恩请到了工作室,手把手地教她学习制作班玛黑陶,如今卡恩不仅在县上有了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晚上还能到谢格太的工作室制作黑陶,仅制作黑陶这一项,每个月的收入就有三四千元。
“只要人勤快,收入就不会差。”卡恩说。
像卡恩这样在谢格太的工作室打工的乡亲有22名。
班玛黑陶中的时代风尚
几年前,国家对青海实施对口援建计划,班玛成为了上海市的援建对象,一名来自上海的援青干部看过谢格太的作品后,问他愿不愿意到江苏宜兴看一看,谢格太十分高兴,就这样,在上海援建指挥部的安排下,谢格太前往宜兴学习。
在宜兴,谢格太参观了紫砂壶的所有制作流程,这对他的艺术创造帮助很大。
“班玛黑陶想要开拓出更大的市场,就要大胆地创新,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谢格太说。
回到青海后,谢格太开始尝试制作一些适合当代人生活需求的黑陶器皿。
在谢格太工作室的产品展台上,除了摆放着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器皿外,还有不少融合了江南文化元素的器具。
谢格太拿起一把黑陶石瓢壶说:“石瓢壶是宜兴紫砂壶的代表性器具,这把壶是我从江苏宜兴回来后尝试用班玛黑陶的制作工艺制作的,没想到一投入市场,便大受欢迎。”谢格太说。
班玛黑陶的制作采取的是渥堆烧制法,温度相对比较低,参观完宜兴紫砂的烧制工艺后,谢格太就提高了班玛黑陶的烧制温度,使班玛黑陶的硬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可制作的器型也多了起来。
谢格太说,如今班玛黑陶已由最初的几个器型,发展成了几十种器型。
实现线上销售
时代的变化,不仅要求班玛黑陶的制作工艺必须改良创新,同时也要求班玛黑陶在销售渠道上寻求突破。
索南达吉在谢格太的工作室已经工作多年,平时除了学习班玛黑陶的制作外,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知识,帮助谢格太实现线上销售。
“去年我们卖出了3000件黑陶制品,其中30%是通过网络销售的。”谢格太说。
销路好了,谢格太给班玛黑陶注册了商标。
“班玛黑陶的发展,融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谢格太说。
2017年,谢格太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农业部评为第十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2020年10月,谢格太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如今,班玛黑陶早已成为了班玛县一个标志性的富民产业。
阅读:
祝福祖国 热贡唐卡艺术向国庆60周年献礼
祝福祖国 热贡唐卡艺术向国庆60周年献礼在祖国6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热贡唐卡艺术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将
塔尔寺2021年酥油花炫彩绽放
藏历十五,藏区各大寺院都会举行盛大的酥油花展,这当中属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展最为震撼壮观。因为疫情防控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藏族姑娘从服务生到工美大师的涅槃之路
从西宁海东开车俩多小时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稍事休整又出发。经过很多尘土飞扬颠簸的道路,我想起了俩月前在非洲草原上的免费马杀鸡,我们都不知道,5个小时的旅程去青藏高原上一个土土的小村子,到底值不
青海举办青绣大赛暨黄河流域刺绣艺术展
央广网西宁9月27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赵欣巩书言) 以“传承文化根脉·锦绣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青海
〔产业扶贫〕囊谦毛庄乡雅杰合作社举行藏毯民族手工艺技能培训班结业仪式
为了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建档立卡贫困增收致富的本领。12月16日,由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扶贫局联合举办为期60天的,囊谦县毛庄乡雅杰合作社藏毯民族手工艺技能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毛庄乡雅杰
彩虹之乡:绣出七彩幸福路
绣娘们在温暖的车间里高兴地聊着天工作着。 精美的盘绣产品。省商务厅供图 1月10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索卜沟村,漫天的飞雪洒满了田野,村里28名绣娘围坐在家门口的盘绣车间里,飞针走线,欢声笑语,笑
青海非遗主题展吸引人们的眼球
热贡唐卡、果洛德昂洒智藏文书法、玉树黑陶、蒙古毡包、土族服饰、撒拉族口弦乐器、精美“青绣”、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