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设计部门察看产品生产、设计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藏毯是一种特色产业,你们很好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契合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藏毯产业是符合青海实际的产业,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海发展更多这样的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这家地毯企业,正是青海藏毯产业代表企业之一。
经过近20载发展,以 “圣源”“藏羊”“大自然”“卡比特”为代表的青海藏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是青海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产业,亦成为青海特色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走向世界的民族瑰宝。而今,青海已是全球最大的藏毯生产基地。
生态之需:特色产业勃发崛起
藏毯是手工栽绒地毯的一大类,它起源于中国西部,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青海是“西宁大白毛”主要产地,“西宁大白毛”属藏系绵羊毛,被国际地毯行业一致公认为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用它编织的藏毯坚韧耐磨、质地柔软、毯面洁净、不易虫蛀,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清亮。
得益于青海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西宁大白毛”源源不断地从这块肥沃土壤中汲取养分。
2003年,青海省政府就发展青海藏毯产业制定规划蓝图,提出以产品为核心,以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10余年间,青海不断培育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了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和集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中介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青海省作为全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和全球重要生态屏障,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生态功能及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青海向绿色要效益的独特优势和典型意义。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对藏毯产业的发展定位而言,又是一场妙笔生花的契合。
绿色产业的辐射作用,引导扶贫企业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就业,既让贫困地区农牧民得到了实惠,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力。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河源新村,是国家实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来首个整体搬迁的移民新村。2004年,为保护生态,河源新村的村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地方,来到400公里外的玛沁县。如今,河源新村居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藏毯编织等后续产业。
越来越多的牧区百姓与河源新村的百姓一道,一边保护着自己的家园,一边沐浴在绿色产业的春风里,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发展之本:传统工艺碰撞现代科技
作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推动向西开放,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民族商品的贸易联系,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区、商贸城等国际营销网络,逐步扩大藏毯、特色纺织、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等对中亚国家的出口。
产品旺盛的需求,对传统藏毯工艺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藏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答题。
科技日报记者从圣源地毯获悉,为满足客户对图案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圣源引进比利时高速阿克明斯特织机。高新技术的应用让企业既拥有了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速度,又具有定制生产的灵活性,工业化和个性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手工枪在地毯上清晰地划过,图形轮廓立即显现。“枪刺地毯由于是手工操作,相对于机织地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限制,更适合于大宽幅产品制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同时,“个性化定制”正成为藏毯消费新趋势。目前,圣源地毯正与高校人工智能团队合作,通过大数据计算,能为消费者匹配不同装修风格的藏毯图样设计,染料颜色高达18000多种。
2007年建厂以来,圣源地毯从最初的两台织机,到现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工艺,年产机织毯达300万平方米,实现年产值上亿元。通过技术革新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对外出口贸易随之扩大,藏毯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阅读:
青海文化与自然“遗珍”开启“地球第三极”全域旅游新体验
中新社青海黄南12月15日电 题:青海文化与自然“遗珍”开启“地球第三极”全域旅游新体验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15日,趁着放假,生活在英国伦敦的缪亚琪(中文名)跟母亲,到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我想
200余件美术作品为西宁市民呈现艺术盛宴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西宁10月19日电 (杨启红)10月19日,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
青海少数民族青年美术作品展出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指导,青海省文联、青海美协主办的“青出西海——青海少数民族青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行
土族盘绣搭上“互联网+”快车 她让彩虹之乡绽放“太阳花”
1971年,苏晓莉出生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新添堡村。这里海拔高,资源少,就业机会少,贫困人口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