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由人操纵,在灯光照射的幕布后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皮影戏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与中国戏曲、宗教、民俗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影人物造型都是艺人手工制作的,不但十分精美,而且惟妙惟肖,是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
青海皮影也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湟中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迄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其皮影雕刻制作的历史也有百年之久。据传,第一代雕刻艺人可追溯到陕西人罗氏,艺名罗狗熊。清末咸丰年间,他就在西宁、湟中等地耍狗熊卖艺,兼雕皮影。从他传艺始,青海皮影至今已传至第五代。
青海山川纵横,交通不便,过去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皮影成为山区群众的一项主要文娱活动。皮影和当地的时令节日、民俗风情紧密相关。青海各地传统节日、庙会很多,每逢节日、庙会,都有传统的文体活动,如赛马、花儿演唱、耍社火、扭太平秧歌等,而灯影戏更是必演的娱乐项目。有时几台戏班同时上演,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青海皮影是河湟地区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当地特有的“影子腔”为主要曲调,剧目有上百种,内容多是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其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大传戏”,也叫“连台本戏”,可连续上演十天至半个月。以历史剧为多,主要根据《杨家将》、《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 等历史故事改编。二是单本戏,青海群众叫“窝窝戏”,多是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花园会》、《忠孝图》等。其次是折子戏。灯影戏以优美的雕刻造型和青海皮影戏的地方唱腔“影子腔”相结合,用乡土方言道白,含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至今仍为当地群众喜爱。
青海皮影造型基本上受陕西西路皮影的影响,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传统造型特征的同时,吸收了青海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特色,对影人脸谱、服饰和道具,在造型、图案纹样装饰以及敷彩等方面进行改进,逐步形成了深厚、强烈、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由于青海地处高原,交通闭塞,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较少,因此,青海皮影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青海各地皮影的造型风格基本统一,影人较陕西影人略大,适合在广场演出。影人全身由头、身躯、四肢等11件组成,有9个活动关节,具有头大,腰细,臂长,袖宽的形体特征。其纹样装饰简练概括,整体效果好。
阅读:
留住精美的藏传艺术-唐卡
留住精美的藏传艺术-唐卡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随着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如寺院建筑
时隔两年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免费开放
5月1日,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开馆,来自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图片由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提供青海新闻网·青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移交海东市管理
本报记者 王紫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12月25日,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移交仪式在海东市举行。从20
甘南拉ト楞寺:取消正月初八放生、正月十三瞻佛等活动
甘南拉ト楞寺取消:“正月初八放生、正月十三瞻佛、正月十四跳法舞、正月十五酥油花灯展、正月十六弥勒佛转寺”活动。 通 告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避免疫情因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