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产地大美青海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大美青海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1-07 10:05:03 来源:西北特产网

大美青海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得名,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58米,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大美之地。青海之美,美在地域辽阔、山川秀丽,奇山峻峰横亘东西,江河蜿蜒、湖泊密布,共同勾勒出峰高极天、大江初流的壮美景观;美在历史悠久、文化荟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要冲,孕育了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美在资源富集、天作地成,地上和地下资源丰富,富光丰水风好,盐湖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美在民族团结、民风淳朴,高原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大美青海是全球生态的独特之地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黄河、长江和澜沧江都发源于此。年均600多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滋润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惠及全国20个省区市和缅甸、泰国等澜湄流域5个国家。

青海因水得名,是三江之源,也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两条江河流经大半个中国,最后流入中国的东海和渤海,汇入地球汪洋;发源于青海的澜沧江即中南半岛所称的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国,最后注入中国的南海,进入全球水系,造福邻国人民。青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青海,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三江之源”也成为青海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

青海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青藏高原天蓝地绿、生态静美,拥有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青海还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青海的生态资源总价值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带着“生态屏障”这张名片,青海在建设美丽青海的同时,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不断作出贡献。

2015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落户青海,开启了中国建设国家公园的新纪元。2019年,青海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旨在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为青海打开了一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青海是我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左右。其中,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近年来青海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全省国土面积的近90%列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发布首份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率先启动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形成了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宁共识》。青海着力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并创造出更多生态产品,使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0%,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下一步,青海将围绕实现自然生态单元与人类社会管理单元的协同、自然生态承载力与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大美青海是绿色发展的探索之地。

青海地大物博,是资源、能源富集地,已发现139种矿藏,盐湖资源得天独厚,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储量丰富,其中11种储量居全国前列,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05万亿元。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盐湖,储量600亿吨以上。最近又发现了锂铍和铀等稀缺的矿产,探明的锂资源储量1724万吨,占中国锂资源储量的83%、全球锂资源储量的60%以上,是世界新能源发展重要接续地。

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青海是中国的清洁能源示范省,太阳能资源有10亿千瓦,占全国太阳能资源的11%;风能总储量超过4亿千瓦,是我国第四大风场;水能资源总蕴藏量2400万千瓦,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五位、西北地区第二位,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土地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水光互补发电项目保持着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青海气候冷凉干燥,气温可随地理高度变化调节,地形适宜连续进行设备测试,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天然良港”。黄河在青海省内流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1/3,输出水源占全流域的1/2,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

青海依托生态资源、气候地理、文化区位三大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87%,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544万千瓦,“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进展顺利,有机牦牛、藏羊、枸杞、冷水鱼等成为市场热销产品,高原云计算大数据、青海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0%。青海将积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协同各方扎实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青藏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和飞地经济,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美青海是魅力高原的文旅之地

青海具有青藏高原区、内陆盆地干旱区、黄土高原区三种自然形态。这里既有终年积雪的冰峰,又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既有坦荡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又有桃红柳绿的黄河、湟水谷地,构成了一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的秀美画卷。生长在青海高原的各族儿女崇山敬水、休戚与共,特有的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等交相辉映,是国家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青海连续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活动,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扩大了青海的影响力,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连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游客对青海文化旅游的关注度日益增长。同时,青海着力推动全省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量身打造一系列打破季节限制的冰雪之旅、自驾之旅、美食之旅、民俗风情之旅、“非遗”文化之旅,想方设法备好青海旅游的“百家饭”,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大美青海是蓄势勃发的奋进之地

青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省公路里程突破8万公里,形成了省际贯通、州县畅通、乡村通达的公路网络。兰新高铁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即将建成通车,西宁至成都铁路完成前期工作。同时,形成“一主六辅”民用机场格局,开通7条国际航线、107条国内航线,青海逐步成为连接中国东西部、西南与西北的交通枢纽,成为通向南亚、中亚各国的重要门户。

青海每年将7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4.6%下降到2018年底的2.5%,2019年底将实现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着力推动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省三分之二的市州和近一半的县区已经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和县区。经过不懈努力,青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大美青海是前景可期的兴业之地

青海积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为各类投资者营造更加统一开放、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年活动,加快构建“一网通办、一事通办”政务服务体系,使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与7省区市签署“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深化与对口援青6省市的交流合作,与全国工商联共办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出《青海倡议》。

站在高原看得更远,走向世界从不止步。青海同182个国家和地区结成贸易伙伴,与17个国家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中欧班列开发了3条线路,开通了至曼谷、东京、吉隆坡等7个城市的国际航线,青海品牌产品不断走出国门,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等已成为青海对外开放合作的金字招牌。

当前,青海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兰西城市群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和现实机遇,将给青海带来无限生机,给广大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青投资兴业创造无限商机。青海在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期待与更多海内外的朋友相约山宗水源,共聚大美青海,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数据来源: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