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藏师”一词源自藏传佛教的“掘藏传统”。公元8世纪,当时在吐蕃担当传扬佛教重任的莲花生大师以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哲学家的聪明才智,预见到未来的吐蕃社会将遭遇不测,并对藏传佛教带来灭顶之灾。为了使佛教免受损失,他和弟子将许多佛教典籍和文物作为伏藏品藏匿于藏区各地,以供后世弟子在适时掘出,再次弘扬佛法。佛教徒把这场拯救文化的运动称为“伏藏”。公元11世纪,这些物品陆续被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发掘出来。佛教称之为“掘藏”。发掘这类物件者被称为“掘藏师”。
掘藏在藏传佛教中是一种最神圣的活动并有严格的仪式流程,它分为理念性掘藏和实物性掘藏两种。理念性掘藏纯粹是一种心理性质的文本创作。而实物掘藏则一般特指以发掘佛教教义为主,发掘法器等其他实物为辅的活动。实物掘藏的全过程分为:解读预言;掘藏前的相关仪式和掘藏三个阶段。实物掘藏在掘藏地往往会先发现装有所谓“黄纸”的容器,“黄纸”上有一千多年前的莲花生等佛教徒书写的“空行母符码”的神秘字符,它们或是藏文、或是梵文、乌仗那文,也或许是其它符号。据记载:生活在公元14-15世纪的著名掘藏师仁增郭顶木曾在西藏的扎桑山掘出一巨大的伏藏容器,容器内部分五个隔断,每个隔断内装有不同的黄纸和法器。掘藏师在发现黄纸之后,就要解读上面的符码,然后转写或还原成藏文,这便是伏藏教义或掘藏品。掘藏有“旧掘藏”和“新掘藏”两种派别。新掘藏兴起于19世纪,由大名鼎鼎的宁玛伏藏法王敦珠郎巴创立,旨在突破旧掘藏传统中那种机械地严格遵循仪式的做法, 在手段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因此在掘藏过程中有很大的灵活性。敦珠郎巴留有八大菩萨化现之子,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掘藏大师。旧掘藏是指在此前流行的掘藏传统,并且传承至今。
在掘藏品中既有经卷、法器、也有佛像、生活用品等其它实物,目前的许多藏文典籍, 包括历史的、宗教的、医药的和天文历算等都属于掘藏文本。仅19世纪编辑的《宝藏典库》中就收录了历史上的掘藏文献70多卷,数千函之多,其中所提到的掘藏师就有桑吉喇嘛、邬金林巴、仁增赫日桑哈等100多位。
阅读:
中国“藏画之乡”青海热贡连创两项唐卡类世界纪录
7月28日,“最大规模的唐卡展示”“最多人同时画唐卡”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国“藏画之乡”青海省黄南
“00后”唐卡追梦人:传千年非遗 绘世间万象
(新春见闻)“00后”唐卡追梦人:传千年非遗 绘世间万象 中新社阿坝1月15日电 题:“00后”唐卡追梦人:传千年非遗 绘世间万象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安源 图为1月13日,在阿坝县“特果”唐卡艺术
青海藏毯远销美国印度日本赢得赞誉
淡雅精致的花纹、形象逼真的风景、颜色亮丽的抽象图案……在青海天玺多吉地毯有限责任公司100平方米展示中心的一侧,精美的手工毯、大幅挂毯令人目不暇接。与展示中心相隔
9位西宁湟中县非遗传承人携66件作品亮相南京
何满老先生与他的银器。人民网南京9月28日电 (马焘焘)28日上午,“幸福西宁·艺韵湟中”湟中非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