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5月19日,2021青海文化旅游节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当天,绣娘们离开了平常捉针拿线的炕边村口,登上了切磋技艺、互相学习的舞台,用巧手展现了极具民族风采和青海特色的“青绣”。
“青绣”是青海刺绣艺术的统称,是青海省汉、藏、回、土、蒙古、撒拉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辐射海北、海西、黄南等地。经过多年的保护传承实践,互助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蒙古族刺绣等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自民和县三川地区的绣娘鄂结子正在海东展馆现场作业,身着土族服饰、凝神穿针引线的场景,在人头攒动的展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绣娘鄂结子介绍,她正在绣的绣品名为《生命之花》,是根据民和县土族妇女过去穿戴的肚兜,用河湟刺绣工艺绣制完成,图案是一朵牡丹花的平面展开图,周围有如佛手花、蝙蝠、石榴、凤凰、蝴蝶等动植物,图案精美、做工精细,意表吉祥如意、健康长寿。土族妇女把绣满花朵的肚兜戴在身上,预示着生命从这里开始,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生命的愿望,预示着人们健康长寿、吉祥幸福。
土族民间刺绣是我省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其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土族服饰中,妇女喜欢在衣服领子、袖头和衣边绣上各种花纹,也喜欢绣出花枕头、绣花烟包等形成一种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均寄托了吉祥、福寿的美好寓意。
“我妈妈就是当地出名的绣娘,耳濡目染,我从13岁到71岁,绣了一辈子。我的心愿就是把土族刺绣的技艺展示给大家。”鄂结子说,过去的盘绣没有销售途径,都是出嫁姑娘时才能用到,现在有了销售公司,每年能赚到一万多元。
鄂结子所说的销售公司就是海东锦丝刺绣有限公司,据总经理卓玛介绍,像鄂结子一样的绣娘,目前她们公司有一百多名。“绣娘们绣一片是20块钱,一个人一天平均能绣10片,还能带回家绣,绣完了我们进行回收,针、线、布、画都不用绣娘操心。”卓玛表示,经过几年的运营发展,她的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我们以‘公司+基地+农户’和展览、生产、销售、培训为一体的营销模式带动农村妇女增收就业,推动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搜集整理土族传统服饰﹑刺绣等民俗文化,对传统土族刺绣艺术加以改进和创新,让这些老的土族传统文化能传承繁衍下去。”卓玛告诉记者。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绣”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西宁、海东等地设立了刺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刺绣扶贫车间、“妈妈制造”刺绣合作社、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等,开展刺绣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培训等活动,着力提升产业带动力和竞争力,全省从事刺绣人数30万余人次。“青绣”已成为与我省“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我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手艺。
阅读:
刻在石头上的“天堂符号”
来源:整理于网络藏族的石刻可谓是藏文化的一个缩影,书写了雪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大量佛教、苯教
藏传佛教影响下的青海造像艺术
图为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造像的台座前沿处刻有藏文字款,意为“扎西利玛造像”,是扎什
青海非遗传承人亮相 外交部:艺术之美属于全世界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青海非遗传承人亮相 中国外交部:艺术之美属于全世界 作者 鲁丹阳 在中国外交部蓝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绣传承人拉毛叶忠端坐在绣架前,针线在她手中上下穿梭,她身后的墙面上悬挂
青绣产业发展还需“再扶一程”
芈峤青绣火了!一段时间以来,青绣的高曝光率,让其成为了我省又一“热门”。笔者专门拿出家中多双刺绣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