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工艺特产百科【“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4-21 10:52:12 来源:西北特产网

湟中堆绣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朝,2008年湟中堆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堆绣从内容题材可分为藏式堆绣和汉式堆绣。藏式堆绣底蕴丰厚、历史悠久,内容多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着重于人物造型,讲究各色丝绫的配置,代表作有《藏财神》《宗喀巴》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堆绣唐卡”;而说起汉式堆绣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她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她打破了湟中堆绣“传男不传女”的规则,也打破了堆绣只有藏式佛像题材的局面,创新出《金陵十二金钗》《彩云追月》《十里飘香》等温婉动人的仕女形象及百花齐放的美好盛景堆绣作品。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鸿鹄之志不甘雌伏”,她就是这样一个人。1960年出生的乔应菊,虽然命运多舛但是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她从小就兴趣广泛,刺绣、剪纸样样精通,就连村子里的吹拉弹唱每个乐器都要试一试,学一学。1984年她开始学习农民画,成为湟中县第一批女农民画家之一,而后在一次农民画培训班上跟随农民画老师了解塔尔寺艺术三绝的时候,看到堆绣的瞬间一见倾心,她就再也挪不开步子了。1991年正式拜师学习堆绣,从此便一头扎进堆绣技艺里,这辈子都没有再回头。她从事堆绣技艺已逾30年,博采众长,努力提高堆绣技艺,凭着对堆绣技艺有一份事业的执着,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人生路。

她从小自学绘画、书法,喜爱历史、藏传佛教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她后来堆绣艺术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构建了她对堆绣这种艺术形式的独有认知体系,形成了特有的堆绣造型和配色特色。在传统藏传堆绣唐卡制作上,她严格遵循《度量经》,人物造型和色彩选用符合藏传佛教法度要求,作品规范严谨,制作技艺中规中矩。为拓展堆绣的体裁空间,她创新性地用堆绣来表达中国工笔画中的人物仕女、花鸟,专心钻研堆绣技艺,在堆贴、配色、上色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技巧,她说“三十年来她的堆绣原创激情从未间断过,平均每年最少创作8副新作品”,原创堆绣作品《大观园》《唐蕃古道》《彩云追月》等在省内外收获多项殊荣。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她不仅在堆绣技艺提升和题材拓展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堆绣传承人群的培养上更是呕心沥血,“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她肯学我就肯教,没什么可保留的。”这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早在1998年她就开始带徒弟,那时候没有工作室就在居民楼里的一间屋子里制作堆绣,面对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学生她从不推拒,她供土地吃喝,甚至会给家远的徒弟们准备几床被子提供住宿,时至今日她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有200多人。2008年她成立了湟中县堆绣协会,现有堆绣艺人45人,他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点亮了堆绣行业里的一盏长明灯。近几年来,她也四处走村入户培训堆绣技艺,在农村妇女的灵活就业上下功夫,教给她们谋生的技艺,鼓励她们勤劳致富,自立自强。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乔应菊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在民间艺术的追求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她没上过什么艺术学校,但她的作品屡次获得全国艺术界大奖,还先后五次远赴英国、日本、荷兰等多地展览。她说下一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推广堆绣力度,进一步提升湟中堆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就是要多带徒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堆绣艺术,让堆绣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绣”优秀案例】一份执念、一生执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