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三江源国家公园绘就最美蓝图——《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作者:三江源国家公园 时间:2019-11-12 10:46:27 浏览量:
三江源国家公园绘就最美蓝图——《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李晓南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到底怎么建?近日国家发改委有了标准答案。

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步入全面推进阶段。按照“生态立省”战略部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是青海各族人民肩负的最重要使命。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出炉,副省长田锦尘接受西宁晚报记者专访,并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田锦尘:《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中央关于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和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思路的重大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的批准实施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向着这一新征程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是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青海省承担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责任,肩负着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探索经验、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示范的重任;《试点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需要通过编制规划落实指导思想、明确基本原则,将目标定位具体化,将各项任务进一步细化,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循、科学有序,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实现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保护工作极为重要。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实施以来,这一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主要任务是创新更有效、更科学的生态保护新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记者: 《规划》编制过程是怎样的?又有哪些鲜明特点?

田锦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初,国家确定青海为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市)之一,要求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我省着手研究确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通过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具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良好条件,省委省政府及时部署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区实施方案》。2015年12月9日,主持第19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推进。省委省政府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重大改革工程,举全省之力予以推进,专门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于4月13日召开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动员大会,拉开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建设的序幕。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们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做到高站位、有前瞻、可操作,承担好体制试点排头兵和国家公园建设先行者的角色,努力为其他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规划》主要体现了“三个统一”的特点。一是着力体现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有效统一。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战略上来谋划,在整体上来布局。以“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向全世界展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自然风貌大美、生态功能稳定、民族文化独特、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公园”为目标,体现依法建园、科学建园、全民建园、开放建园、和谐建园、智慧建园的鲜明特征。二是集中体现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统一。着力解决“九龙治水”和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在不调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整合优化、统一规范,组建管理机构,建立管理主体,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三是突出体现更加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自始至终贯穿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指导思想,突出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强调生态系统原真完整保护,科学把握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减少人类对自然演替规律的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打造生态保护升级版,将自然遗产留予子孙后代。

记者:《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田锦尘:《规划》共八章二十五节,主要内容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要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是第一战略、首要责任、紧迫任务,遵循生态保护内在规律,尊重三江源生态系统特点,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二)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按总体目标和近、中、远三个阶段目标来设计。

【总体目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得到严格保护,满足生态保护第一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公园科学管理体系形成,有效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监管权,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种群增加,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形成,民生不断改善,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近期目标】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体制全面建立,法规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顺畅。绿色发展方式成为主体,生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转产转业牧民有序增加,国家公园内居住人口有所下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江河径流量持续稳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水质稳定保持优良,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中期目标】到202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趋于完善,管理运行有序高效。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继续带动牧民转产转业,国家公园内居住人口不增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丰富,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江河径流量持续稳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水质更加优良。

【远期目标】到2035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行政管理范围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对三大江河源头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园区范围和功能优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建立起生态保护的典范;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项目建设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建立,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更加成熟,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体验特色明显,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环境教育基地,文化先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典范,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

记者: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是什么?

田锦尘:结合现行保护地功能区划和管控要求,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统一用途管制,统一规范管理,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

功能分区和定位:遵循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理念,以一级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管控目标,以二级功能分区落实管控措施。一级功能分区。在园区内各类保护地功能区划的基础上,遵循各类保护地的管控要求,结合现状评价成果,突出更加严格的保护,通过地理统筹和功能统筹,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将各园区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实行差别化管控策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科学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利用。二级功能分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专项规划中开展二级功能分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一是坚持一级和二级功能分区管控对象、管控目标、管控措施相统一;二是以自然资源本底评估为基础,充分掌握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等级和状况;三是依据国家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四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管控;五是针对重要自然资源管理目标制定经营管理方案,实现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管控;六是在一级功能分区基础上细化到重要自然资源,提出保育措施,明确作业要求。

记者:今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田锦尘:主要任务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系统保护、配套支撑体系三个方面。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规划》以“解决‘九龙治水’和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弊端,克服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到位、政出多门和管理缺位、不到位的问题”为目标,提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建立‘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权责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监管权分离、地方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良性互动的新型保护地管理体制”的任务。一是完成组建管理机构、明确权责、强化管理运行、协调园区内外职责、动员社会参与和对外交流等工作。二是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试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等试点工作紧密衔接,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建立特许经营机制,健全完善管护体系、制度体系、规划管理体系、标准体系。三是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执法。

关于生态系统保护。《规划》指出:科学把握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减少人类对自然演替规律的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实施三江源二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程,开展综合治理,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一是加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三江源生命共同体,共同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最突出的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通过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原真完整保护,将自然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实现淡水补给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推进社区共建共管,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保护节约水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四是规范开展生态体验与环境教育。

关于国家公园建设配套支撑体系。《规划》要求始终坚持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和开放建园,开展国家公园支撑配套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科技水平,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记者:《规划》保障又是怎样的?

田锦尘:为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规划提出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实施。明确指出:青海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实施,不断深化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园区管理委员会各负其责;青海省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落实规划任务,园区所在地各级党委、政府,依据职责和分工,积极配合、协同实施,扎扎实实推进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考核监督。要求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三是资金保障。明确“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试点期间由青海省财政统筹,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对财政资金、生态补偿、金融支持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四是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国家公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