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青海好地方,巍峨的雪山,广袤的草原,长江、黄河、澜沧江奔流而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青海好地方,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象及远方的光伏发电设备交相辉映,展现了青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腾飞的巨大潜力。
我们青海好地方,携着高原儿女的期盼,青海正昂首挺胸,以一种自信的精神,以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的决心,在祖国的心脏向世界展示新形象,让更多人了解青海,走进青海。
这一刻,青海各族儿女对家乡深情诉说——
藏族生态管护员科热:
一生守护三江源
“草原、牛羊、湿地、河水,和我们牧民都是连在一起的,都是缺一不可的生态链。感谢政府建国家公园,让我们参与生态管护事业,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大家从草原的使用者变成了管理者和受益者,绿色的家乡,绿色的青海,就是最好的名片。”
站在黄河源头,在这里生活了41年的藏族生态管护员科热的几句话,道出了许多管护员的心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三江源头开展了沙漠治理、湿地保护、草原防火、生态巡护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三江源头已深深烙上了青海生态发展理念的印记。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成立后,科热从牧民变成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沙地治理、湿地保护、草原防火、生态巡护……这些关乎草原生态系统的事情,他都要参与其中,而且积极性非常高。
如今,科热家的牛羊数量全部减到了零,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他每年可以有两万多元的生态管护员工资,家里6口人,每人可以拿到9000元补助,另外畜牧合作社里每人分红2000元,政府给上学的孩子发放相关补助。
科热说:“家乡给我们的,远远超出我们所付出的,相信未来的青海更加美好”。
回族女画家妥秀英:
青海风景美如画
在青海,仅天上的云,就能美成一幅画。更何况,大美青海,有太多素材作为创作灵感。
在祁连山脚下长大的回族女画家妥秀英,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她的作品有精美的高原山水、雪域牦牛、花卉鱼鸟图等,山水画恢宏大气,雄劲苍茫,小品淡雅静穆,清逸高古。以青海为创作灵感的国画《莽莽昆仑》《浩门河畔》《祁连印象》等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收藏,多次入选全国美展。
多年来心追手摹,在大师们悉心指导下,妥秀英将深深爱恋的青海家园,融入每一幅作品,将高原的精魂播撒到中华大地。她的国画作品《浩门河畔》以雄浑的笔墨,画出了连绵起伏的祁连山,雪峰下层林尽染,蜿蜒的浩门河两岸,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油菜花,一幅幅气势恢宏的画作得到了业界极高的评价,而她也总是把这些归功于自己的家乡青海。
“与其说是我的作品能入选国家级的殿堂,不如说我的家乡青海就是一幅绝美画卷,有太多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有太多的人文值得写意。”妥秀英说,“青海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近期我又创作了二十多幅青海山水和生态主题的画作,期待找个合适的机会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爱上‘画中画’的青海。”
蒙古族脱贫典型孟根其木克:
感恩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写下那封“特殊”的申请书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二社的孟根其木克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感谢党的好政策,这么好的时代,我们可以用双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2018年初,孟根其木克主动要求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不再享受包括低保、生态管护员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并向镇上提交了申请书。一时间,孟根其木克主动退出贫困户的事在德令哈当地传为了佳话,其他贫困户纷纷效仿。
2015年,因为母亲重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因病致贫,万般无奈下没有收入的孟根其木克向村里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她和母亲感受到了好政策的温暖。两年后,母亲不幸离世,在镇村干部和联点单位帮助下料理完了后事的孟根其木克暗自下定决心,自己还年轻,贫困户的名额应该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我们海西州提前脱贫,我们年轻人更不能拖后腿。青海的生态价值在不断提升,我也在努力提升个人价值,向更多优秀的青海人学习,努力闯出一片天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考入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州分公司。收到录取书的那一刻,她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撒拉族致富带头人何文清:
叫响“青海拉面”大品牌
2017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中率先“摘帽”,通过一碗面,循化县的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再到整个自治县实现了整体脱贫。
作为致富带头人,拥有50家连锁店、2700家配料供货商,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撒拉族小伙何文清,已经成为循化县知名的青年企业家,90后的他没有上过大学,却用短短几年时间开辟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依托党和政府对创业青年的政策支持,何文清和搭档整合自己名下的几家店铺创办了艾麦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注册了艾麦尔商标。“最近我们一直忙着2020年在国外开店的事,以后俄罗斯、埃及、迪拜都能看到青海拉面店,让‘一带一路’上的外国友人感受舌尖上的青海。”
面对未来,何文清满怀愿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青海拉面企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用实际行动叫响‘青海拉面’品牌”。
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一针一线绣出美好未来
有人说,一幅精美的土族刺绣品是一片祝福的祥云,会带给你吉祥如意,带来幸福安康。
1959年出生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补家村的李发秀,孩提时便拿着针开始学习盘绣。她在盘绣的七彩田野里一绣就是五十余载,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被授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荣誉称号,其盘绣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类刺绣品展览大赛金奖和创意奖。
“绣了一辈子,没想到现在这些老手艺绣出了新生活。青海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民族团结的盛况都可以绣出来。青海的绣娘们也越来越自信,可以靠着这些手艺,一针一线描绘心中的美好憧憬,描绘出青海更加绚烂的七彩云霞。”李发秀说。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李发秀在盘绣的指尖艺术路上一路走来,她最盼望的,便是将藏于深闺的土族盘绣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盘绣技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如今,她也身体力行地为盘绣的传承而努力着、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习、钻研,绣出美物、绣出技艺、绣出财富,绣出青海农牧民群众的美好未来。(西海都市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