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境内的沙蜥。新华社发(涛西昂扎 摄)
新华社西宁8月23日电(记者 白玛央措)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首届国家公园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话国家公园的管理与发展,并肯定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参与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探寻如何实现在国家公园体制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5月,曾前往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地区考察的第十八任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乔纳森·贾维斯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自然风光与管理模式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这里前景一片光明。”
许多国外专家高度赞赏生态管护员为家庭和社区所做的社会性服务。当地牧民将世代传承的生态理念融入生态保护系统,乔纳森·贾维斯说:“中国在吸纳传统原生文化管理国家公园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境内的藏狐。新华社发(涛西昂扎 摄)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一些试点区意识到社区对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意义,开始关注社区协调发展,强调社区参与、社区共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生态补偿、野生动物损害赔偿等为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提供了支持。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动物种群恢复,但是野生动物捕食家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牧民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为缓解人兽冲突,三江源国家公园近年来积极探索野生动物伤害牛羊赔偿制度,有效减少了当地牧民的损失。
自2017年起,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峡谷合作开展自然体验试点工作,希望基于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当地牧民的参与,帮助牧民从中受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生态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境内的藏野驴。新华社发(涛西昂扎 摄)
国际雪豹基金会的区域生态学专家贾丝廷告诉记者,当地农牧民世代传承的环保理念使得他们对动物的态度较为友好,人兽冲突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缓和,这为当地生态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昂赛自然体验项目为社区参与生态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贾丝廷说。
据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介绍, 截至2019年7月,昂赛乡22户自然体验接待家庭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3个体验团队,共计235人次,为社区带来了61.5万元的总收益,其中自然体验接待家庭户均增收1.8万,社区公共基金24.6万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境内的普氏原羚。新华社发(涛西昂扎 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表示,目前中国的生态扶贫工作卓有成效。据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林业草原生态扶贫资金投入413.36亿元,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50万名,带动180万贫困群众增收和脱贫;推广组建扶贫造林(种草)合作社近7000个,为贫困地区落实补助资金105亿元,带动278万贫困户增收。
今年6月,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这项政策指出,国家公园不仅要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同时还要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牧民们在不断加深着对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认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呵护陪伴人类的精灵,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融入每一个牧民的生活中,踏踏实实做环保,保护好眼前的一草一木。”26岁的生态管护员昂扎说。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