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大美青海——塔尔寺

作者:蓬莱海市的旅游记忆 时间:2020-04-13 13:07:49 浏览量:

早上7点半,冒着蒙蒙细雨从兰州出发,前往青海塔尔寺。印象中,西北青、甘一带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降水比较稀少;特别是到了秋季,天气更应该以晴天为主才是。可纵观近一周的天气预报,我们要去的几个地方非阴即雨,艳阳和白云难求。头天晚上的雨夹雪和今天早上的小雨,让我之前的担心成为了现实。

大美青海——塔尔寺

 

兰州往西的高速公路两边都是黄色或红色的土山,属于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这些土山上植被很少,几乎没有高大的乔木。导游介绍说,为了使兰州周边光秃秃的土山尽可能披上绿装,各方面都竭尽了全力,现在这些土山上都有喷灌设备,每天为山上人工种植的草木浇水。但从这些人工草木的长势来看,情况非常不乐观。一座接一座黄土山从车窗外掠过,荒凉、贫瘠是对眼前景色的最好写照。

邻座的一位男士好像是坏肚子了,在西宁以远的地方就开始吵吵要上厕所。紧慢没有服务区,男士的阵阵呻吟,让我的肚子也跟着不好受起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男士飞奔下车,从两三米高的路基斜坡上迅速滑下,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那一刻,我也感到如释重负,因为类似的情况自己也遇到过。坐长途汽车最怕遇上坏肚子之类的事情,如果是走在高速公路上就更惨了,因为服务区不是随时都有,又不能随意停车。

午餐安排在塔尔寺景区外围的“福满人家农家院”,以高寒山区的条件来衡量,饭菜还算丰盛。其中的一道菜红烧鲤鱼,主食材是名气很大的湟水鲤鱼,个头足够大,味道也相当不错。这里距离塔尔寺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午饭后,我们即由导游带领,步行前往塔尔寺。因为是阴雨天,加之国庆长假刚过,路边的特产和旅游品店铺大多处于停业状态。

道路两侧缤纷的格桑花,给已显寒凉的环境带来了丝丝暖意。格桑花又叫格桑梅朵,藏语的意思是“幸福花”。至于其究竟是指什么花,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凡是美丽的花在藏区都称之为格桑花;二是专指翠菊一类菊科紫菀属植物,代表性物种是波斯菊。

大美青海——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意思是“塔的寺”,也就是说先有塔而后有寺。这里所说的塔叫“莲聚塔”,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母亲香萨阿切为儿子宗喀巴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建造的。据说,塔址所在的位置就是宗喀巴出生的地方。180多年后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掸师仁钦宗哲坚赞在莲聚塔旁边修建了一座禅房,塔尔寺自此而始。经过450多年的发展,塔尔寺目前已名列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大美青海——塔尔寺

 

塔尔寺依莲花山的一沟两坡而建,占地面积超过600亩。整座寺院总体呈南北布局,主要建筑或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藏式寺庙建在平地上的很少,多为依山建设,且无事先规划,因而往往显得比较杂乱。塔尔寺的正门称中山门,是全寺三座山门居中的一座,建于1996年,由香港商业巨子邵逸夫捐资兴建。该建筑为藏汉融合风格,顶部是汉式歇山顶,底部是藏式赭红色边玛墙。

大美青海——塔尔寺

 

在来塔尔寺之前,唯一见过的类藏式建筑是河北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也就是俗称的小布达拉宫。小布达拉宫由于是在远离藏区的汉地建造,除外观与藏式建筑相类之外,其用材和工艺应该与纯藏式建筑大相径庭。尽管眼前的的中山门也是采用了现代工艺和材料的新式藏式建筑,但平顶、密椽、厚重的夯土墙(实际上可能是砖混凝土墙)、窗洞窄小且多为假窗等藏式建筑特点在中山门上均有体现。

进入塔尔寺景区,相关导引和介绍即交于寺内的专门接待人员;为我们这个团服务的是一位年龄应该在四十五岁上下的藏族男同胞。

大美青海——塔尔寺

 

右侧是一字排开的八座藏式白塔,合称“八宝如意塔”。这八座塔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象征释迦摩尼佛一生中的降兜率、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轮和涅槃等八个阶段。

大美青海——塔尔寺

 

须弥座上的力士托举造型很生动。

大美青海——塔尔寺

 

小金瓦殿又叫护法神殿,和中山门处在一条轴线上,三层正殿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原为琉璃瓦顶,清嘉庆七年(1802年)改建成鎏金筒瓦顶,并形成四合院式格局。据说,鎏金的殿顶耗费黄金达35公斤之多,可谓奢侈至极!

大美青海——塔尔寺

 

很有特色的藏式建筑墙体

进入小金瓦殿所在的院落之前,藏族导游反复交待:院内不得拍照、不得撑伞、不得碰触神像和法器,违反者可能受到重罚,结果把大家搞得紧张兮兮。院内空间不是很大,被四周高大的建筑围住后采光受到了限制,加之当天淫雨霏霏,使整个院子更显昏暗,给人以非常压抑的感觉。正殿内供奉有丹津护法神像、事业护法神像、五佛母护法神像和著名的白马标本。相传,这匹白马曾经是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坐骑。明万历六年(1578年),索南嘉措离开塔尔寺前往蒙古时,这匹白马却死活不愿跟随,并最终饿死在塔尔寺。塔尔寺僧人以此为奇,感念其对塔尔寺的眷恋,遂将其制成标本,加以供奉。院内两庑为两层回廊式建筑,上层通廊内陈列着牛、羊、熊、豹、猴等兽类标本,年代最早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下层通廊布幔上的佛经故事壁画,造型优美,设色明快,历经两百多年,依然艳丽如初。壁画、酥油花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初观第一绝,果然名不虚传。

小金瓦寺大门外有一座藏式佛塔,称“时轮塔”,又叫“太平塔”。该塔因九世班禅曲吉尼玛1935年在塔尔寺为僧俗信众讲授大灌顶法而缘起,1942年由欧曲多杰羌遵照九世班禅大师生前的意愿筹资修建。检索了很多资料,也没弄清楚这个欧曲多杰羌是何许人也。

过时轮塔右行,是又一座四合院式的寺庙——祈福殿。这座寺院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祈祝七世达赖格桑嘉措长寿所建。祈寿殿院内有数株连根的菩提树,枝叶茂密,浓阴蔽日,花开时节,芳香四溢,故该殿有“花寺”之称。关于该殿“花寺”之名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为祈寿殿落成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而这吉祥米顿时化作漫天花雨落下,“花寺”之名由此而得。院内花坛里有一块奇石,人称“憩石”。相传,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每次背水过此,都要把背桶放在这块石头上休息。信众们爱屋及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块本来普通平常的石头奉为了圣物,加以膜拜。

大美青海——塔尔寺

 

出祈寿殿向南,走过一段缓缓上坡的石板路,即来到大经堂前。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塔尔寺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大经堂建筑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是非常典型的藏式双层平顶土木结构。经堂的屋顶由168根藏式棱柱支撑,其中108根为明柱,60根为镶嵌在墙壁里的暗柱。

明柱之间放置的藏式方形毯子叫“佛团垫”,是僧人们打坐诵经时的坐垫。有人统计过,大经堂内的“佛团垫”有1000多个。可以想象一下,当一千多位喇嘛在这里同声诵经的时候,其场面和气势应该是何等震撼。大经堂依四壁建有各种样式的佛龛,其中以供奉宗喀巴大师的佛龛最多,供奉弥勒佛的也不少。在这里看到宗喀巴大师不同年龄的等身像,方知佛像也是有“年龄”的。堂内有一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彩色塑像,高度写真,栩栩如生。导游颇为神秘地介绍说,十世班禅圆寂后,其毛发和指甲继续生长了很长时间,令人称奇。将信将疑的女儿问我:是真的吗?我回答说:即使是普通人在死后其毛发和指甲也会继续“生长”一段时间,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神、圣无关。

大美青海——塔尔寺

 

大经堂的背后,即是塔尔寺的主殿和核心建筑大金瓦殿。大金瓦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耗用黄金1300多两和白银一万多两将屋顶改建为金顶,形成重檐歇山式金顶,始有“大金瓦殿”之名。

大美青海——塔尔寺

 

大金瓦殿面阔五间,前有出廊,外观完全为汉式,只是廊柱以藏毯包裹,显示出藏人的特点。出廊内排满了磕长头的信众,都在一丝不苟地完成他们的心愿任务。

信众们标准的磕头姿势是双掌合十后高举过头,依次触额、触颚、触胸,然后前倾匍匐在地,双手前伸,额头触地,一个完整的头才算磕完。而一个长头一般由十万个这样的头组成,信众们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可以完成,其艰辛可想而知。这种双膝、两手、额头顺次着地的磕头方式,即为“五体投地”。从这些信众在磕长头的垫子旁堆放的生活用品看,他们晚上可能就休息在这里,甚至夜以继日。这些磕长头的信众无视我们这些游客的存在,与游客们几乎没有目光的交流,他们和我们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大美青海——塔尔寺

 

大殿前檐下悬有一块“护国保民”匾额,题写者是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也就是戴季陶。

殿内矗立着一座高达12.5米的大银塔,当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为儿子建造的那座纪念石塔就包裹在塔内,而石塔的位置就是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一想到自己此时此刻就站在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心里还真有些小激动。殿内梁枋上悬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史载,乾隆帝曾经为青海的佑宁寺、塔尔寺、广惠寺和夏琼寺都颁发过御题匾额,但这些匾额大多遗失,只有塔尔寺的这块仅存。

大美青海——塔尔寺

 

大金瓦殿的南侧,是塔尔寺的另一座重要殿堂弥勒佛殿。弥勒佛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是塔尔寺最早的正式佛殿。该殿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前有出廊,也是标准的汉式建筑。让我颇敢不解的是,弥勒佛殿前面出廊里竟然没有磕长头的信众,难道弥勒不接受磕长头祈愿吗?

大美青海——塔尔寺

 

青海 门楣上原来悬有的明代万历年间游击将军游唐盛世敬献的雕龙匾额“佛日重旭”已经毁于“文革”期间,现在悬挂的匾额为后来补刻。

殿门内两侧竖立的两块藏文石碑,分别记载了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尼玛驻锡塔尔寺和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世班禅、章嘉国师等捐资修建殿堂等情况。殿内供奉的泥塑鎏金弥勒佛十二岁等身像,与我们在汉传佛教寺院中看到的弥勒形象有所不同,不仅慈祥,而且庄重,更有佛的味道。据说,在弥勒像内藏有佛珠舍利、宗喀巴大师的头发、僧帽和其父亲的额骨等珍罕圣物。主尊弥勒佛左右两侧分别置有该殿创建人贡巴·仁钦宗哲坚赞和第一任法台沃赛嘉措的银质灵塔。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的大幅壁画,为明代原画,十分珍贵。

大美青海——塔尔寺

 

文殊菩萨殿在弥勒佛殿的南侧,面阔九间,因此又称“九间殿”。九间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硬山顶,前廊由十根八棱藏式立柱支撑,柱身裹金色藏毯。

中间三间供奉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且以文殊为主尊,观音和大势至作为胁侍。让本来地位相同的三位菩萨分出主次,是因为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转世,而宗喀巴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的宗师地位则让文殊菩萨的身价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故有文殊居中,观音和大势至屈尊左右的排列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尽管有森严的宗教仪轨,但神佛供奉之事并非一成不变,是可以有所变通的。南面三间供奉的主尊是宗喀巴大师,北面三间以释迦摩尼为主尊。九间殿前面是一个很宽敞的院子,称“社火院”,每逢宗教节日这里都会举办宗教舞蹈表演。

大美青海——塔尔寺

 

从社火院出来,我们的塔尔寺之旅就基本结束了。

大美青海——塔尔寺

 

阴郁的天气,昏暗的殿堂,神秘的气氛,是我游览塔尔寺的三点感受。无神论者游览寺庙,听导游一本正经地介绍那些神乎其神的东西,总有一种被侮辱智商的感觉;明明知道导游在胡说八道,却要装出信服、惊讶、崇敬的表情。在塔尔寺,每到一座殿堂,导游都会提醒游客在祈福的同时可以随意施舍,多寡由人。但据我观察,在佛祖、菩萨面前念念有词的游客不少,甚至不乏见佛必拜的主儿,但慷慨解囊的人好像一个也没看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