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作者: 时间:2021-08-10 13:33:12 浏览量: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一则日本出现首例输入性兰姆达(λ)变异毒株感染病例的消息让很多人开始对这种新冠病毒变异体的危险性大肆渲染。

认识新冠病毒兰姆达(λ)变异毒株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2021年7月初发表在biorxiv上的一篇预印论文对这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进行了介绍。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新冠病毒λ毒株于2020年12月首先出现在南美洲的秘鲁的利马,其基因组共包括7个非同义突变(指基因组上的核苷酸变异可以导致表达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的突变),其中的6个位于刺突蛋白基因上,分别(G75V、T76I、D614G、L452Q、F490S、和T859N;另一个核苷酸缺失(S:δ247-253)位于ORf1a区N端结构域。

从新冠病毒遗传血统上讲,该突变被归于C.37谱系。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是依赖于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和感染细胞,刺突蛋白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导致刺突蛋白结构的改变,从而造成病毒感染力的改变和对获得性免疫力的抵抗。

尤其是,该变异毒株有L452Q和F490S这两个突变都映射到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刺突蛋白直接与ACE2受体结合的区域),因而有可能改变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重要的是,尽管L452Q突变几乎只存在于c37中,但同一个核苷酸位置上的L452R存在于德尔塔毒株(b . 1 . 617 . 2)上,证据显示这种突变与与ACE2受体亲和力的增加有关,是德尔塔毒株具有更强传染性的原因之一。

受体结合域上的另一种F490S已经被证实与体外抗体中和敏感性降低有关,即可能增加其免疫逃逸。

另外,ORf1a区δ3675–3677缺失也存在于α、β和γ等三种令人关注的变异毒株中。

这样,从几种特征性突变来说,λ变异毒株的确存在传染性增强和免疫逃逸的可能性

兰姆达毒株传染性更强吗?

如上所述,该毒株最早于2020年12月出现在秘鲁的利马,是当时该地区进行基因测序的192个基因组中的1个,占0.5%。

随后,该毒株在秘鲁迅速传播,到2021年1月、2月、3月和4月分别占到秘鲁感染病例的20.5%、36.4%、79.2%和96.6%。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到目前为止,该毒株已经占到秘鲁所有新冠感染病例的几乎100%。

与此同时,该毒株也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传播。

截止到2021年6月19日,在1771个C.37全基因序列来自包括智利(n=670)、美国(n=510)、秘鲁(n=222)、阿根廷(n=86)、德国(n=79)、墨西哥(n=55)、西班牙(n=40)和厄瓜多尔(n=39)等25个国家。

其中,该毒株在智利和阿根廷也得到迅速传播,到2021年4月分别占到全部全基因组测序的33%和12%。

据报告,这种变异毒株已经出现在了32个国家,其中是秘鲁新冠病毒的绝对优势毒株,在智利和阿根廷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尽管兰姆达毒株的确存在一定的传播力,但是出现7、8个月来,仅“完全占领”了秘鲁,在智利和阿根廷造成了一定传播,在其他国家的似乎并没有明显传播出现。

因此,就现在形势而言,兰姆达毒株的传染性比之正在全球传播,导致除南美洲外多数地区新一轮疫情高峰的德尔塔相差不是一点半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美国1066例λ毒株感染病例,多吗?

另一个被渲染的点说美国已经出现了1066例λ毒株感染病例,这很多吗?

其实,美国报告1066例λ毒株感染病例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是“全球禽流感数据共享倡议”( GISAID)共享平台上到目前为止累计共有1060例λ毒株基因序列来自美国。

那么,λ毒株在美国的流行情况怎么样呢?

根据美国CDC最新(7月31日)报告的美国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流行比例数据,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7月18日到31日的2周内,德尔塔毒株(包括德尔塔+)已经占据美国所有感染病例的93.4%(德尔塔占83.4,德尔塔+占10%),成为了独大的绝对优势毒株。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兰姆达只在占比为0%的“其他”毒株中。

也就是说,尽管美国多地也已经发现了兰姆达毒株感染病例,但根本没有形成传播。

兰姆达毒株降低疫苗的保护力吗?

如上所述,兰姆达毒株的F490S在其他变异体上已经被证实与体外抗体中和敏感性降低有关,意味着它也可能降低对现有疫苗的保护力。

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获得这方面的直接证据,仅有的少数实验室研究证据还存在分歧。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比如,7月份的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β、δ、δ+和λ等变异毒株对两种mRNA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具有中等程度的抗性;对强生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具有显著的抗性。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就是说,相对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和应该以发现的α毒株,两种mRNA疫苗对β、δ、δ+和λ等毒株的保护力都有中等程度降低;强生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力有显著降低,已经接种过一针强生疫苗的人,为了预防这些变异毒株,应该进行接受另外剂次的强化接种。

最近,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兰姆达毒株存在的RSYLTPGD246-253N、260 L452Q和F490S这三种突变都可能导致对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的抗性。

另外,T76I和L452Q这两种突变也可能使得兰姆达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兰姆达具有更高的致病性吗?

目前缺乏这方面的有研究证据。

被WHO列为兴趣变异毒株

正因为该毒株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以及存在可能的免疫逃逸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15日将c37“升级”为兴趣毒株(VOI),并以兰姆达(λ)加以命名。

兴趣毒株

截至目前,被WHO列为兴趣毒株的新冠病毒变异体除了λ,还有η、ι、κ等3种。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根据WHO规则,新冠病毒兴趣毒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需要符合以下两个要点:

预测或已知存在会影响病毒诸如传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免疫逃逸、诊断或治疗逃逸特征的遗传变化;

被确定为导致重大社区传播或多个新冠肺炎聚集疫情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个国家存在病例数量的增加,相对流行率增加,或其他明显的流行病学影响,表明全球公共卫生将因此面临新风险。

比VOI高一级的是关注毒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WHO的定义是,一种变异体:

流行病学上可传播性增加或有害性改变;或

毒力增加或临床疾病表现改变;或

公共卫生和社会防疫措施或可用诊断、疫苗和治疗的有效性下降。

新冠病毒兰姆达毒株真的是比德尔塔更危险的“毒王”?

目前,WHO所列举的VOC包括α、β、γ和δ等四种变异毒株。

就是说,基于现在的证据,以上4种变异毒株都比兰姆达高出至少一个等级。

尤其是,与“风头正劲”的德尔塔相比,兰姆达无论在传染性、致病性和降低疫苗保护力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

因此,有些人将兰姆达称为比德尔塔更毒的“毒王”,纯属一种散布恐慌的渲染。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