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7月7日,中国共产党西宁市城西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在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期,城西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意义重大。
大会确立的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以挺立潮头的担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西篇章。
砥砺奋进的号角再次吹响,前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面对新的考验,在全市营造强大发展气场、推动西宁高质量发展的氛围中,城西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上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打开解放思想的天窗,跳出西区看西区、立足西宁看西区、站在全省全国看西区,在动能转换中提质增量,在创新驱动中换档升级,在生态建设中树立典范,在优化环境中提升形象,在党建引领中担当作为,争创更多全市前列、全省领先,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区经验,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做出城西新贡献。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组组亮丽数据、一个个省市前列、一项项丰硕成果,印证了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极不平凡的辉煌历程。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领袖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钥匙”“指南针”,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着力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全面启动以“四区三城”为支撑的“两富”西区建设,不断推进全区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看改革:激发活力经济多点开花
推动西区新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区委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多点开花、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亮丽数字】五年来,该区制定出台了“四大集聚区”建设各项配套措施,坚持调高楼宇经济、调优总部经济、调强现代金融、调新现代商贸,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性总部达145家,实现年营业额170亿元。商务楼宇53栋,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全省56%以上金融机构集聚西区,现代金融达24.6%。海湖新区入住人口突破13万,一批商业综合体竞相发展,新华联、万达、大象城等商贸核心地位凸显,千亿海湖商圈逐渐成型。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区县首位,唐道637成为国内旅游网红打卡地,城市窗口作用已然显现。
290项承接上级改革任务和108项区级自主创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化办学、城管体制改革、医联体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项目试点、“警城联勤”“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西区经验。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化校园云平台,教育数字化迈出坚实步伐。打造全省首家地区“文化联盟”,产业融合化走出新路径。首创政企联合招商模式,成立9个政企联合招商分中心,“政企银”联合招商模式引进项目23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58.5亿元。
看发展:各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走西区特色道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各级部门紧紧围绕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核心区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强保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亮丽数字】五年来,主要经济指标长期稳居全市前列,在全省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由263.9亿元增加到371.3亿元,年均增长8.4%,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超300亿元的区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亿元增加到13.7亿元,年均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9.9亿元增加到155.3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7.1%,年均增长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335元增加到38325元,年均增长8.1%,地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看民生:小财政办大民生件件落地
提升群众幸福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五年来,区委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亮丽数字】五年来,累计投入43.34亿元,实施13类13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民生支出均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就业创业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发放就业创业奖补资金2.6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全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在全省率先成立绿色产业孵化服务中心,成功孵化企业74家。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8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16.9%,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优秀健康促进区”荣誉称号。持续加大教育基础投入,改扩建小学6所,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比例由68%降至3.2%。组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联盟,普惠园增至36所,覆盖率近100%。148个爱老幸福食堂、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4.4万名老年群众,为8842名老人购买养老服务。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书香之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峰书院成为西区文化品牌。社区(村)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举办环湖赛、特色美食节、夏都梦想季、昆仑英雄等各类赛事及群众文化活动近4000场,接待旅游人数达2813.39万人次,平均增速18%。累计旅游收入达382.88亿元,平均增速达20%。率先在全省出台精准帮扶十二条措施,兜底发放各类补贴、救助金1.16亿元。
看党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强
发展西区有保证,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年来,区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营造了西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始终坚持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亮丽数字】率先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项目试点工作,“支部建在小区”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V型绿道党建带,创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品牌,建成各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站)74个。率先在全市制定出台《城西区关于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实施办法(试行)》、打造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构建起“1+2+3+3N”的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模式,培育“清廉西区”文化品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在街道成立人大工作委员会,建立“委员驿站”,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之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一街一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始终坚持“五治”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区化,成立全市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信访调解委员会。“七五”普法终期验收考评全市最优,政府机关、街镇、社区(村)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今后五年,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后五年,城西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奋斗目标】
基本建成具有西区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转化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全体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成为全市发展重要增长极。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文化软实力和全民健身水平显著增强。建成更高水平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平安建设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基本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目标。
【任务举措】
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结构优、发展质量高,让西区更具实力。
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把握“四地两体系”发展机遇,聚焦短板弱项,注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立足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实际,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从体制机制、要素培育、企业主体和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发力,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促进服务业开放、集聚和协同发展,构建具有西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功能分工,引导服务业主体良性竞争,增强服务业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品位优的服务主体。发挥现代金融集聚区优势,不断拓宽金融市场广度,促进金融全业态联动发展。探索开展普惠金融试点,推动形成以博雅金融广场等为支撑的现代金融发展服务体系,打造“西宁金谷”。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试点城区作用,破除限制民营企业融资、用工等壁垒,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员。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实现城区环境优、绿色指数高,让西区更加美丽。
牢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全力投身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
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功能区、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建设,将花园城区建设与“绿屏绿芯绿廊绿道”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新建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全面打造火烧沟生态绿谷,高标准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休闲基地。实施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完善河湖长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持续向好。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停步,实现营商环境优、干事热情高,让西区更具活力。
将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西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在构建内涵式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真正让改革创新成为“两富”西区建设的动力源泉。
打造优质投融资平台,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和培育带动力强、引领效果明显、契合长远发展需要的优质企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扎实做好领导干部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专班服务等工作。充分利用好“青洽会”“城洽会”展示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以商招商合作渠道,全力保障招商引资早落地、早见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民生保障优、幸福指数高,让西区更加幸福。
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区域联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力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扩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体系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教育领先优势。全力实施“三乡工程”,打造具有西区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
坚持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社会风气优、文明程度高,让西区更有魅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深入开展各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展示新青海精神高地内涵的城市窗口,建设更具魅力的文明城区、时尚城区。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依托系列文体赛事、FIRST电影展等重要活动,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推进“书香之城”建设,整合区级文旅资源,提升文体资源服务效能。健全完善文明行为规范体系,积极推进“好人之城”建设,深化道德典型选树宣传,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持续汇聚社会正能量。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基层治理优、安全系数高,让西区更加和谐。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确保全区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清朗,民族宗教和睦和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水乳交融、和谐共生。
全面推进群团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努力在全省全市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坚持党管武装,统筹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工作,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创新完善“五治”融合治理方式,构建简约高效的街道(镇)管理体制,深化“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