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即将放流的裸鲤苗种。中新社 李隽 摄
图为民众将裸鲤苗种放流。中新社 李隽 摄
图为民众将裸鲤苗种进行放流。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
“到2017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由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到8.12万吨,是保护初期的31倍。人工增殖放流对裸鲤资源量恢复增长的贡献率达23%。”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都茂庭7月3日表示。
当日,第十一届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在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畔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举行。当地藏族民众及外地游客,将人工培育的100万尾湟鱼苗种,放流到青海湖主要注水河沙柳河中。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高原土著鱼类,也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旗舰物种,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名单。
据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介绍,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不足0.26万吨,2017年已经恢复到8.12万吨。“2018年裸鲤种苗放流量将达到1100万尾以上。这些苗种放流对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青海湖渔业生态、以及环湖地区的经济、社会都有良好效果。”
据了解,湟鱼每年洄游产卵在5月底至8月初期间,从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马河是其重要的洄游产卵场所。
但在湟鱼洄游产卵季,部分湟鱼会在河道内搁浅。2015年以来,青海官方共耗资3672万元人民币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拆除2米高的拦河坝,修改建7座台阶式的洄游通道。当地民众和僧侣也用脸盆、水桶等工具,发起一项拯救搁浅湟鱼的行动。
都茂庭在当日的致辞中说:“2002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向青海湖放流大规格裸鲤苗种1亿多尾,在严格实行青海湖封湖育鱼和开展增殖放流共同驱动下,青海湖裸鲤资源得到快速增长,实现了保护初期的31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