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芝去巴松措主要道路是著名的318国道,这一段叫拉林高等级公路,公路本身就是一卷风光画卷,我们前方的雪山中腰的冰川反光率相当高,与白色的天空完全呈一个颜色,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山像纸片一样破了个洞。以雪山冰川冲蚀的赤色山坡为背景的高速出口路牌,被高速匝道围住的一圈小柳树,沙洲服务区旁大片圆白的鹅卵石和格桑花,都展示了现代的西藏和自然景物的完美融合。而且,这样的公路居然是免通行费的。
出行这天是阴天,大巴在天光昏暗的国道上慢慢行驶,眼前只有黑白灰,突然眼前一亮,一汪碧水映入眼帘,好漂亮的景致!山的倒影映照在湖水中,一座曲折的小木桥伸入湖中,桥上有稀稀拉拉的游人,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在拍照留影。巴松措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像静谧,不论是游船码头、对岸的森林,还是隐秘于杉林中的寺庙,湖对面矗立的雪山,都给人静谧恬静的秘境氛围。
巴松措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6多米。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巴松措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其中。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我们通过架设在湖上的浮桥走到岛上去。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走进大殿,看见殿内供奉的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游人的心立刻跟平静时刻的湖水一样肃穆而安静起来。
心静下来了,脚却没有停步,我们沿着岛上的转经筒一边转经,一边向前走。作为红教著名的神湖,每年来此传经观湖的信徒络绎不绝。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岛上树木繁茂,栈道在林阴中曲折前行,一会儿,我们面对着蔚蓝的湖水,一会儿,越过湖水,我们看见的是湖对岸的高山,还透过树枝的间隙,看到高远的天空。
天空也并不总是高远的,一忽儿,几片乌云压过来,天空立即变得灰暗,雪花飘飘洒洒而来,湖面变得昏暗,岛上的树林也变得昏暗,当雪花不断飘飞时,湖与山之间便挂起一张张半透明的白纱,它们随风飘舞,在湖面上缓缓移动;一忽儿,太阳钻出云层,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蔚蓝的湖水也变得白亮亮的——这就是典型的西藏风景,这就是典型的西藏气候,有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体会到阴晴雨雪四种迥然不同的天气。
太阳出来时,天空真蓝,乌云自不用说,瞬间变得雪一样白,远山上的雪帽子跟白云黏糊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哪是雪帽子,哪是白云。天上移动的白云就像湖面上移动的冰块,因为消融,不断变幻着形状和大小。太阳钻进云层时,不光是湖面变暗、远山变暗,岛上的树林也变得一片阴暗。
请看看岛上这棵子母树,它母子相拥,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可是因为太阳钻进云层,它的枝干,它的叶片,全都跟着变成暗色,乍一看,大树的枝干以湖面和雪山做背景,大树成了一幅剪影,让人疑心,它那繁密的枝叶,该是何等优秀的雕刻家才能刻画得出来!
转过子母树,一片开阔的湖面立刻呈现在游客面前。站在湖心岛的边沿,眼前只有浩淼的湖水,湖水那一边,是蜿蜒起伏的群山。我们的头顶是乌云,于是,我们脚下的湖心岛和湖心岛周围的湖面都呈现出一片阴暗,但是在远方,雪山山顶得了阳光,显得格外明丽,即使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雪峰照样一片雪白,白得耀眼。云层在天上移动,暗影则在群峰上移动,被暗影覆盖的群山一片浓黑,若隔得近些,当是一片墨绿。略显阴暗的湖面上,一艘游艇划破蔚蓝的波涛,向湖的深处挺进。湖面那样宽阔,连游艇也显得特别渺小,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样开阔的画面里,游客心里涌起的除了些许莫名的激动,更多的是一种静谧力量的震撼,是一种想留下来隐居成仙的冲动。试想想,这里海拔三千多米,按照凡人的想法,应该是离天较近的地方。巴松措附近人烟稀少,如果不是旅游大巴载来的一拨拨游客,那么,处在这样静谧而幽远的环境中,很自然地想起了遥不可及的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佛祖,西方极乐世界大概就是眼前这个模样罢。
有那么一刻,我的确想跟蔚蓝的湖水融为一体,跟幽静的湖面融为一体,还想跟巍峨的群山、连绵的雪山融为一体,我真想成为巴松措的一棵草、一根树、一捧湖水,一缕云烟、一个雪团、一阵清风,我还想成为巴松措中的一条游鱼,这样,我就能跟巴松措成为一个整体了。
圣洁而美丽的巴松措,让我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