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河航拍。谈林明 摄
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她的芳容,在如镜的湖面留下自己最美丽的倒影,定格在影像里,定格在生命最美妙的记忆中。
今年49岁的孙首振是海西州茶卡盐湖景区的一名保洁员。每天天一亮,孙首振和他的团队就会沿湖巡查,清理垃圾——他们在湖中偶尔捡拾垃圾的倒影被游客称赞为天空之镜“最美丽的倒影”。
戈壁滩上的静谧与荒芜,伴随着萧条与无奈,没有人想到,曾经默默无闻的茶卡盐湖有一天会华丽转身,惊艳了世人,短短几年迅速崛起,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成为青海旅游的热门景点。
为了让茶卡盐湖源净、水清、滩净、岸绿、景美,在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将茶卡盐湖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围。“随着湖长制工作推进,下一步海西州所有的盐湖也都将纳入湖长制管理。”海西州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韩青霖这样说。
“茶卡镇在全镇推行河长制,体系健全,措施有力,为茶卡镇内湖泊河流包括盐湖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乌兰县茶卡镇镇长负责茶卡盐湖的河长吴红雄说,为确保成效,河长牵头组织开展对侵占湖泊、非法采砂、乱倒乱挖、污水直排等行为进行执法整治,制定并组织实施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和日常管理方案,形成了河湖全管控,景区、企业全参与的工作格局。
推进河长制,是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2017年以来,海西州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全面建立了州、市(县、行委)、镇(乡、街道)、村四级河长工作体系,让境内的每一条河、每一个湖都有人管,有办法管,管出成效,初步实现“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
截至目前,海西共落实河长428名,其中州级河长10名,市、县(行委)级河长32名,乡(镇、区、街道)级河长92名,村级河长294名。格尔木、乌兰、冷湖等地区还建立了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创新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
说到“最美丽的倒影”,美丽的“巴音河”也不例外。傍晚,漫步在德令哈市巴音河畔,城市的霓虹灯与一河碧水交相辉映,倒影呈现出一座城市的现代之美。
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巴音河,全长326公里,由北向南穿德令哈市区而过,最终汇入托素湖,是德令哈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清水在河中流淌,岸边生态河堤与山色完美融合,岸边绿树成荫,仿若人在画中游。美景同样得益于河道生态治理,得益于河长制的“呵护”。
“10多年前的巴音河,可不是现在水清、岸绿的样子。”在德令哈市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严亚军说。
随着城市的兴起,落户在沿河附近的居民越来越多,再加上城区的扩张,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汇入巴音河。很快,这条河流变成了“臭水沟”。不仅如此,由于受洪水侵蚀,巴音河河床下陷,两岸坍塌,河水严重威胁到沿岸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八音河过去的写照。
自2007年起,海西州、德令哈市两级政府实施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6亿元。治理市区段河道11.6公里,安装花岗岩护栏10.4公里,完成河道两岸绿化面积133.33余公顷。
河道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治理工程,但更离不开河长制工作的细心维护。2017年以来,德令哈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分级签订河长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界,进行工作督导检查,明确河道巡查员、保洁员,组建志愿者护河队,开展河道巡查和保洁活动,确保河道水面清洁,河流贯通,确保无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
“以前河道脏乱、臭味大,一到夏天,从家里就能闻到。现在好了,环境越来越美化了,出来散步心情很舒畅。”严亚军说。
德令哈市水利局局长苏炳邦告诉记者,自实施河长制以来,通过清淤、截污纳管、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形成自然生态、清新雅致的水岸、湿地游憩空间,巴音河沿岸环境卫生得到良好维护,河长制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行,海西州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河湖管理和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以来,海西州、市(县、行委)水利、环保、公安和国土等部门联合对河道采砂、入河排污口、违章建筑物、小水电生态基流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处理非法采砂、小水电生态基流等问题。通过监测全州22个一级水功能区和33个二级水功能区水质,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同时,巴音河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评选活动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巴音河和金子海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美丽的河流、湖泊蕴养着戈壁深处的繁荣与发展,使山川、城市和乡村、牧场都处处呈现出“最美丽的倒影”,有人文,有景观,有发展更有保护,有淡淡的乡愁更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生态和崛起的金山银山。
作者:通讯员 谈林明 来源:青海日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