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小编
瞿昙,梵名Gautama 或Gotama,即释迦牟尼之姓乔达摩。
瞿昙寺,一座以释尊本姓命名、由开国帝王亲笔御赐寺额的明代寺院,曾经红极一地,盛极一方,经历了600多年的风云变幻,她所经历的荣耀与磨难,为当地人们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本图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这些,对于九岁的卓仓小姑娘花木措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花木措,意为“智慧女神”。
一袭盛装的花木措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瞿昙寺,跪拜在佛像前,行走游廊里,驻足在屋檐下……
阳光万丈,照耀在原木的窗棂之上,细看小姑娘的背影,竟有一种不惹尘埃之美。
生活在青海海东地区的藏族自称“卓仓娃”,他们多与生活在这里的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共居一村,有的纯藏族村落,也紧靠着纯汉族村落,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生活。
卓仓藏族的服饰,朴素不失华美。
瞿昙寺,藏语称“卓仓拉果丹代”,亦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这里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古朴的栅栏,历经岁月侵蚀,仍不改其色。
凭栏处,六百年时光须臾间。
抄手斜廊,是唐宁时期宫殿寺庙建筑格局遗规,现在只能在唐宋壁画、石刻和文献中见到。据考,瞿昙寺隆国殿两侧的抄手斜廊是国内现存的唯一实物。
如今,栏杆拍遍,唯有历史的尘埃随风起落,恍然间,似有一袭红衣飘过。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屋檐下的花木措,是否忆起了什么?
建于明初的瞿昙寺,虽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但却有着汉式建筑风格。寺内壁画色彩鲜明、手法娴熟,出自明清两代宫廷画师之手,内容多为佛教故事。
汉藏文化紧密结合,河湟多元文化交融共生,在此处尤为突出。
登楼临台,身后是规整的大殿建筑,古朴、庄重的气度,与故宫一致无二。
极目远眺,可见南山积雪。
瞿昙寺,如琴瑟置于闺阁,在幽静山林中,等风来……
谁曾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如果真的是,那么,瞿昙寺的神秘故事,则像极了这人小姑娘的背影,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刀光剑影的黯淡而黯淡,随着鼓角争鸣的辉煌而辉煌。
阳光洒落在古朴的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开始了静静的冥想。
悠长而深邃的长廊里,仿佛还有钟声在回响。
玲珑翘角,飞檐斗拱,左钟右鼓,瓦房吻兽,一派皇家殿堂风范。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不为觐见,只有贴着你的温暖。
相比与花木措单薄的身影,投影在红墙之上的檐角,更加让人浮想联翩。
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是一只蹲守在屋脊上神兽?
时光飞逝,光影交错的瞬间,一切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长明不灭的酥油灯,是卓仓人家心目中的精神之灯。
承载着人与佛的交流与沟通,可使凡人的肉眼变得更加清亮,不再迷茫于黑暗,明辨善恶,转生高界,脱离悲悯。
六百年的风雨沧桑,朱漆木门已渐渐褪去了它最初的颜色。
如今的文化瑰宝瞿昙寺,却越发富有神韵。
夕阳西下时,9岁的卓仓姑娘花木措,即将告别这座宗教胜地、艺术殿堂,结束这一天学习与行走,回到水泥丛林之中。
虔诚,不仅是一种对待宗教的态度,更是一种对待文化的态度。
感谢花木措的家人德吉提供图片。
用清新的文字解读本土文化,
你有好图,
我就有好故事~!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