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作者:天下云山 时间:2020-05-04 12:32:08 浏览量: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原创 2016-09-22 廖成江 天下云山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难忘青海行

文/廖成江

题记:七月,重庆的大地一片滚烫。我们三十多位驴友,开启了难忘的青海之行。历时12天的旅行,我愿将记忆中的点滴片断,分享给读者朋友。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走过秀美山川

大巴穿越过巴山隧道,算是从四川进入陕西地界,高速公路一直在大山中缓缓前行,海拔越来越高,但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有爬山的感觉。从车窗望去,两边巍峨的大山,植被丰厚,湛蓝色的碧空恰如明镜,白云在明镜中飘逸,车动山移,景色在不停地变幻,仿佛置身在仙境之中。

大巴遇壑过桥,逢山穿洞,颇带弯度的高速公路将我们带进了十多公里长的秦岭隧道。经过17分钟的行程,我们穿越过秦岭隧道。渐渐地,我们感觉天气越来越凉,山上的植被越来越稀少。大山离我们渐行渐远,走过一马平川,车到西安,已经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一千三百多里路的行程,算是结束了第一天旅程。

第二天吃过早饭上车,又是千多里路的行程,晚上我们在兰州一家宾馆下榻。这时,西边太阳还高高挂着,我们便三五成群,徜徉在美丽的黄河岸边,欣赏着夕阳西下的兰州黄河美景。摄友们纷纷拿出相机,有的拿出早准备好的脚架,将相机安放在脚架上,拍摄下一个个珍贵的镜头。

在黄河岸边,一个羊皮筏引发了我的注意力。羊皮筏由10多只整羊皮充气而成,绑在竹木架上,增加了浮力载人。羊皮筏是过去黄河岸边的人渡河的交通工具,而今已经成为人们玩乐的器具。有的游客坐上羊皮筏,在黄河的激流中漂流,算是给兰州黄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那白色圆弧型的彩虹桥,飞架黄河上空,贯穿黄河两岸,将两岸的兰州城紧紧相连。听说有黄河第一桥还在上面,我们乘了公交车往上行,途径好几个站点,我们来到黄河第一桥——中山桥。中山桥是建国后苏联专家援建的,虽是铁架桥结构,然而至今安稳,她算是整条黄河上架的第一座桥梁。走过中山桥,欣赏血红夕阳落山的美景,那血红色的余珲晚霞,从群山中散发出来,将黄河的水面照映得满河通红,形成了壮观的晚霞美景。通过路边的树丛看去,犹如燃烧的一堆熊熊烈火。这样的景致,我是很多年没见到过了。观赏黄河落霞景色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内部交流都操着不同的方言,只有当与外人接触对话时才使用普通话。

青海西宁的夜晚,凉气袭人,我们加了件外衣,摄友们兴趣盎然,在宾馆的顶楼上,架上脚架,来了一通扫射似的拍摄。摄像机和照相机各显神通,将一幅幅美丽的西宁夜景拍摄下来。

大西北的城市,盛夏时节凉爽宜人。这里没有空调和电扇,晚上盖上厚厚的被子刚刚合适。大白天,艳阳高照,阳光特别明亮,紫外线特强。然而不管多大的太阳,只要你在树荫下一站,顿感阴凉,没有重庆这边热烘烘烤人的感觉。

卓尔山上等日出

这次青海之行,大多数摄友都有丰富的摄影照相经历,摄影技术好,摄影器材齐备,很多人都有价值上万的照相摄影器材。他们一路走来,一路观光摄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摄入镜头。

祁连县城不大,但却很美,县城被雪山围绕。卓尔山,算是县城拍摄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卓尔山紧邻县城,近在咫尺,坐观光车只十来分钟到达山上。

为了赶在日出前到达山顶,我们四点钟起床,五点准时开车去买门票。为了御寒,我特地穿了件圆领保暖内衣,心想这下可安全了。哪曾想,观光车在山上一停下,走出观光车,猛觉得寒风刺骨,特别是颈部没有任何遮拦,冷得颈脖僵硬,一会儿觉得手脚冰凉,手指冻得麻木,拿不稳相机。来之前群里发通知多带御寒衣服,我没在意。这下才知道“锅儿是铁打的”了。我又是跺脚又是搓手,然而却无济于事。我只得沿着山上的游客休息室外行走,寻找布条之类的东西来裹在颈脖上御寒。我一边走一边想:此时要是有一块肮脏的抹桌布也好,我也会毫不犹豫用来裹上颈脖。嘿,我这人运气好,大抵天无绝人之路。我的目光向一排室外的坐凳扫描过去,那里空无一人,一件牛仔服乱丢在一张条桌上,我见四周无人,急忙将那牛仔服抓了起来,往颈脖上一裹,哈,这下可算是救了我,寒冷的感觉一下消减了许多。这下,我能端稳相机照相了。哪知,我流清鼻涕那狼狈相却被同行的朋友悄悄拍了下来,说是给我做个寒冷的纪念。

太阳出来了,寒冷还没退却。太阳光照在大山上,山顶上白皑皑的积雪闪闪发亮,原来,我们就下榻在雪山下的宾馆里。开窗见山见雪,难怪有寒冷的感觉。与此时节的火炉重庆相比,无疑是冰火两重天了。

卓尔山的景色如梦幻般的美丽,游客们拍下一个个日出瞬间的靓照,等太阳升起竹竿高的时候,我们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取景。那薄雾轻饶的如长圆面包型的草原山包,在阳光映照下,明暗差异突出,层次丰满,色彩艳丽,特别是那许多条块型的油菜花和青稞地块,像似儿童涂抹的彩色画板,在大自然的神秘摆布下,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联想到之前去过的青海门源油菜花基地,那里的景致也令人难忘,数万亩油菜花黄灿灿地连成一望无际的花海,车在花间马路上开20多分钟,仍然是花的海洋。摄影们登上小山,架起脚架,将美景尽收囊中。我将拍的照片发在有的群里,有群友说是假的,我说是亲自所拍,他们才肯相信。因为这样大的花海是很少有人亲自见过的。

这门源花海,算是个著名景点,来这儿旅游的人真多。到望花台观景是要买门票的。山下是各种餐饮娱乐场所,人们观花赏景饿了,可以在这里大快朵颐。我和老伴在这里吃了羊肉串,喝了酥油茶,算是领略了地方特色饮食。那兰州的拉面和炮仗,也算是西北饮食特色之一,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从卓尔山下来之前,大地太阳高照,身边凉气袭人,我颈脖上仍围着那件救命的牛仔服,我曾在拣到它的地方寻觅失主,然而却没人认领。我解下一看,原来是一件女式牛仔服,很短小。我猜想,大约是个年轻女子头天中午不冷的时候丢弃的。

从卓尔山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和老伴去服装商场买厚衣服和旅游鞋,东挑西选,买了两套绒毛衣裤,又各买了一双合脚的旅游鞋。摄友们笑话我们,给我们的服装命名为情侣服,说穿着挺合适的。

傍晚,太阳还没落山。很多摄友扛了照相器材,又一次上卓尔山去拍日落。我们和好几个朋友都没去,我对早上的寒冷还心有余悸,怕夜晚来临天更冷。因此,我们在街上逛商场,找小吃,遇上特色食品,我们便品尝品尝。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两湖之美

两湖指的是青海湖和盐湖,是我们这次出行观赏的重点之一。

青海湖是中外闻名的咸水湖,周长350公里。车进入青海湖的一端,沿着湖边的马路行驶半天,仍然是一望无际的湖水,蓝蓝的一条线,目光的错觉,看似高出草原几尺,将远际的群山天际配村得神秘莫测。

夕阳西下,我们下榻湖边二郎剑的一家宾馆。这些房子多是平房,三四楼高的房子不多。我们的宾馆就在青海湖边,开窗见湖,湛蓝色的湖水伸手可揽。晚霞纷飞之际,我们来到湖边拍摄晚霞。湖面上时而有大雁飞翔,有孤雁,有成双对的,也有三五成群的。为了突出唐诗“落霞与孤雁齐飞,山水共长天一色”的主题,我抓怕了孤雁在晚霞中孤飞的镜头。

每到拍摄的地方,那些同行的女同胞们,总是三五成群或集体站在一起,摆弄各种风姿造型,让人拍摄下来做纪念。在青海湖边,有的女同胞站在湖边,迎着暮色,或双手齐举,或湖边漫步,或眺望远方,或弯腰拾贝,让人拍下一个个剪影镜头。

我是个好奇心强的人,听说青海湖的水是咸的,我用手沾了一尝,果真如此有咸味。

听说要去茶卡盐湖,心里十分期盼。以前在书上读到过茶卡盐湖,这次将亲自见闻,不免有些激动。

茶卡镇是柴达木盆地第一镇。到茶卡盐湖参观,已经是中午。下车一看,艳阳高照下的盐湖,白茫茫的一望无际,盐白色的反光,让很多朋友只得戴上墨镜观看。盐湖无处不是盐,脚下是盐,周围是盐,马路和铁路都修在盐上,好一个盐的世界!更令人叫绝的是,那一尊尊硕大的盐雕,所表现的人物故事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盐雕艺术算是我第一次所见,朋友们在一尊尊盐雕前,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这些盐雕群落,是2011年建起来的。经过介绍我们得知,茶卡,在藏语里是“盐池”的意思。茶卡镇因地处茶卡盐湖北畔而得此名,又有“柴达木东大门”之美誉。当地居民以藏族为主,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信奉藏传佛教。

走进盐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笑解千愁”的盐雕作品弥勒佛。只见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表现了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处事待人的宗旨,也表现了中庸隐忍的处事哲学,销蚀着生活中的怨怒忧愤,为一路风尘的游客带来愉悦的心情。这座弥勒佛盐雕作品,耗盐102吨。弥勒佛在藏语中称为强巴佛,在藏传佛教寺庙里都有单独供奉的弥勒佛塑像。

耗盐104吨制作的牛郎织女盐雕作品,表现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故事,是游客情侣争相照相留影的地方。每到早晨日暮之时,茶卡盐湖五彩斑斓的云霞,象征着织女织的美丽天衣。这座盐雕的制作,暗含了一种美好的祝愿:愿天上的女神赋予每一个来茶卡盐湖的女孩,个个心灵手巧,双双都有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

走出盐湖,从车窗往外望,那一片白茫茫的盐湖,似乎洗涤了人们的心灵。行车途中,站在那盐湖上游玩留影的情景仍然挥之不去。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夜宿桑科草原

到达桑科草原,已经是傍晚时分。此时太阳还有竹竿高,我们一行几十人,早早地落实了住处。

这一夜,我们住上了蒙古包,体验着牧民的游牧生活。

牧家乐的老板是一位年轻的藏民,他热情好客,说话做事干净利落。走进干净整洁的蒙古包卧室,洁白的床单被盖让人耳目一新。老板为我们倒开水,指路让我们在附近游玩。

牧家乐的后面有座小山,半山腰有个藏经洞。我和几个同行朋友来到山下,先参观一个石片垒成的巨型建筑。那建筑物像一栋两层楼高的楼房,约莫七八十米长,全用石片子垒成整齐的墙体,墙体外挂满美丽的大花环,五颜六色十分壮观。几个喇嘛站在外面走动。我们去照相摄影,顺便了解这是干什么用的建筑。经介绍,才知道这是大藏经的保存之地。仔细一看,那一片片石头上刻满了藏语经文,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需要多少人用多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宏伟工程啊!这真算是对人们虔诚意志的磨练了。

我和一个年长的喇嘛合影之后,一个年轻的喇嘛带我们到了半山腰的藏经洞下,指着石头滩上一个脚印介绍说:“这是我们佛祖留下的脚印,你们可以照相的。”接着又带我们看了岩石上的一个打手掌印,说是佛祖留下的手掌印记。我们分别在脚掌手掌印记边留影,年轻喇嘛显得十分高兴。

回到驻地,没去的多数人在那里玩游戏。我一看,十多个女同胞站了弧形一排,我老伴也站在那里面。一个男同胞头上披着红头巾跪在地上,手拿一束格桑花,依次来回向女人们献花。可是,那一个个面带笑容的女同胞,双手叉腰,挺起腰板,显得有些傲慢,一个个嘴里念念有词:“不理,不理!”男同胞跪着巡视几轮献花,见无人理睬,最后才由自己的妻子接了。我站在旁边看了几轮这样的游戏。突然,一块红头巾盖在了我的头上。这下,我只得接过那束鲜花跪下,给那排傲慢的女同袍巡回献花,看有不有人来主动接花。巡视几轮,那一个个女同胞还是那副德行,叉腰微笑喊“不理,不理”,最后,还是我妻子给我解围,把那束鲜花接了过去。好玩,真的好玩!

吃过晚饭,草原篝火晚会开始。老板找来干柴块架了一堆,上面泼上柴油点燃,几十个人围了一大圈,手拉手跳舞。我们这群六十岁左右的人,顿时觉得年轻了许多。跳到兴头处,老板拿出过年才穿的精致藏袍。同行的高大个江大哥一穿,别具风度,在人群的行列中舞之蹈之,惹得众人喜笑颜开。那老板见了,舞兴大发,加入我们的队列,跳起了藏族舞,我们一个个跟在身后,学会了跳藏族舞蹈。

江大哥跳累了,将藏袍脱下,给我穿上,帮我打理好腰带。六十岁的我,算是第一次穿上藏袍,这藏袍好重,有十多二十斤。穿上藏袍,我又加入跳舞的行列,学着老板的动作,跳起了藏族舞蹈。

高原缺氧,一会儿功夫,我便气喘吁吁。急忙脱掉厚重的藏袍,觉得轻松了许多。

草原之夜,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微云山.散文/难忘青海行(文/廖成江)

 

廖成江,男,重庆长寿区人,先后毕业于重庆师大外语系和中文系,文学士,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曲艺家协会会员,区作家协会会员。从教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有的作品已获奖,先后在作家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文学主张:艺术求真追美,寻觅时代痕迹。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