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炕馍馍,我想肯定会有人觉得这个词很奇怪,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也许有人会想,北方农村常见睡觉的炕加上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一个馍还不够,还必须得是馍馍两个,难道炕和两个馍就是所谓的炕馍馍了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咱先不谈睡觉的炕,先说说馍馍。
P1.春节姥姥拿出当天刚买的新鲜的巨大炕馍馍让大家吃,吃而且要吃完!!!
网上百科解释道:馍,汉族传统面食,是把面粉加水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多为半球形。南方称“馒头”,北方根据不同地域有“馒头”、“馍”、“馍馍”等多个名称。个人认为解释有所不妥。不论是馍也好还是馍馍也好,是我国西部多数地区的叫法。
P2.西宁市城东区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的小巷子中有多家卖炕馍馍的小店铺。
就对生长在青海西宁的我来说馒头是馒头,馍是馍。馍是馍馍,馍馍是馍。您看到这儿也许被我弄糊涂了,简单的说吧,在西宁那边儿,馒头就是专指蒸出来白白胖胖圆圆墩墩无馅的白馒头。而馍或者馍馍是除了馒头以外的面粉发酵后或蒸或烤或炕食品的泛称。打个比方,起码在青海西宁您可以管烧饼叫做馍或者馍馍。陕西的锅盔,新疆的馕也都可以称为馍馍。当您在当地购买叫不上名字的面食时大可以伸出手指底气十足说:老板,我要这个馍馍!
p3.来自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法螺样子馍馍。
说完吃的馍,该说睡觉的“炕”了。炕馍馍这里的炕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这个“炕”类似于烤但是有别于烧,具体的做法是:将秸秆等柴火燃尽至灰沫状或将沙土烧至红烫炙热,然后将发酵好的馍馍半成品完全埋在柴火灰或沙土中直至烤熟。待到馍馍熟后将表皮的残灰拾掇干净便可食用了。套用《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这种来得特别容易的食材,极简的制作工序之后,回报的是原始的味觉快感。
p4.同样来自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吉祥结状的馍馍。
在多民族分布的青海,无论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普遍都会制作炕馍馍。尤其以藏族同胞制作的馍馍具有特色,逢年过节藏族同胞会烹制成带有佛教元素的馍馍供养与寺院或赠送于亲友以求平安吉祥。炕馍馍可以说是制作工艺最为简单的主食,所以在当地农村中几乎家家都会做。在田间地头或者自己院落挖一个简易的坑,将发酵好的面粉掩埋在高温的秸秆灰或烧热的沙土中便可去忙别的农活或者去村头找人闲谝(地方话聊天的意思),不用多时便可刨坑扒灰(此扒灰非彼扒灰)果腹了。
p5.个人最喜欢的吃法,以羊肉汤佐以炕馍馍。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在西餐日料“入侵”的城市中,炕馍馍并没有消失,在西宁市的大街小巷中仍然可以买得到。品相粗犷、体型巨大、味道单一的炕馍馍虽然没有日料般对于食材的挑剔,也没有南方面点般的精致,但是它就如同青海这片广袤土地一般简单、纯粹。用现在流行的词汇来说,就三个字:原生态。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